齐安郡中偶题
(唐)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宋)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3分)
23.(1)傍晚 西风(2分)
(2)拟人表现手法。(+1)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1)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1)(3分)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21. 诗的一、二两句,从“初”和“全”中可以看出,诗人雨前、雨后的心情有何变化?
(2分)
22.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句中的“疑”,有人认为是指诗人,有人认为是写蜂蝶。你怎么看?请说出理由。(2分)
21.从“初”字可以看出雨前诗人看到花蕊时的欣喜,从“全”字可以看出诗人看到无花空有叶时的惋惜和失落。(2分)
22.示例:指诗人。诗人看到蜂蝶纷纷越过院墙飞到邻家却了,刹那间产生了奇妙联想,怀疑“春色在邻家”,这样把诗人的惜春、怅惘之情推向极致。指写蜂蝶,被苦雨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天晴,满以为可以在花丛中饱餐春色,却不料扑了个空,因而怀疑春色在邻家,懊丧地纷纷越墙而去。蜂蝶如此,人何以堪,更衬出诗人的怅惘之情。(2分)
春日偶成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10.①春日里诗人被什么景色所感染?(2分)
②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2分)
①诗人被云淡风轻、春花烂漫的春日景色所感染(能写出春日景色得1分,简单描述得2分)。②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轻松、欢乐、愉悦的心境,从“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的诗句中可以看出来。
上元夜①
崔液
玉漏银壶②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①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②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壶之法计时。
8.诗中“ ▲ ”一词表现了元宵之夜游人希望尽兴游玩的心理。(1分)
9.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后两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
▲
8.(1分)且莫催
9.(2分)元宵之夜,没有哪一家人望见月亮能在家闲坐,没有哪一处地方没有赏灯的人群;到处是灯火闪烁,到处是赏灯的人流。(意思相近即可)
对宋代词人王观《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A:上阙一、二句用拟人手法,以山水寄寓了送行人的深情,同时点明了送别的地点。 B:“盈盈”,美好的样子。上阙三、四句说行人将去的地方,山清水秀,风景很美。 C:下阙借惜春表达了惜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王观对友人美好的祝愿,含蓄而别致。 D:全词充满奇丽的想象,情景交融。笔下之景,与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全然是心中之景。x k b 1 . c o m
关于下面袁枚的《马嵬》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是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注:长生殿,又名集灵台,是唐玄宗祭祀天神的宫殿。)
A:《长恨歌》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B:人间的“银河”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这里运用的是借喻。 C:第三句里的“夫妻别”写的是民间的爱情悲剧。 D:第四句是说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远比李杨爱情悲剧深重。
对陆游《书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xkb1.com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A:首联写作者早年因为不知世事艰难,所以当时壮怀激烈,雄心勃勃。 B:颔联追述宋人抗金的英雄业迹,颈联则写壮志未酬的感叹,情调由昂扬转入忧愤。 C:尾联极力赞美诸葛亮,惭愧自己才德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惭愧自己未能在诸葛亮麾下建功立业。 D:全诗表现了诗人虽历经艰难而矢志不渝,悲愤却并不消极的爱国激情。
阅读杜甫《咏怀古迹》(之五),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A:一二句写诸葛亮“万世不朽”的英名和作者面对遗像的感受。 B:三四句概括诸葛亮的功业,赞扬他如鸾风高翔,独步云霄。 C:五六句认为诸葛亮的才能与伊尹、吕尚、萧何、曹参相比,也不相上下。 D:七八句慨叹诸葛亮难以改变汉朝灭亡的命运,赞扬他鞠躬尽瘁的精神。
对下面这首《渡桑干》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咸阳在并州西面,相距数百公里;桑干河在并州北面约二百公里处)
A:第一句写诗人远离家乡咸阳,在并州已经住了整整10年。 B:第二句写10年来,诗人虽然日夜盼望能重返故乡,但始终仅仅盼望而已。 C:最后两句通过“渡河”、“回首”的形象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重返故乡的绝望心情。 D:这首诗的成功在于运用形象、含蓄的表达技巧,抒发了诗人对客居地的热爱情感。
对杜甫的《春日忆李白》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A:开头两联赞美李白的诗清新、俊逸,卓异不凡。 B:第三联写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抒发浓重的离情。 C:末联写作者回忆过去与李白把酒论诗的情景。 D:这首五律诗,从赞美诗发端,以“论文”收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自然,用语隽永。X KB.1.C 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