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吴之山 明·王问

城柝声声夜未央,江云初散秋风凉。

看君已作无家客,犹是逢人说故乡。

10.阅读上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1)诗歌第一、二句用了哪些感官来写景?渲染了怎样的氛围?(2分)

答:       

(2)诗歌第三、四句包含了诗人和友人吴之山各自怎样的情感?(2分)

答:       

10.(1)(2分)“城柝声声”是听觉,“江云初散”是视觉,“秋风凉”是触觉(任意写出两个,得1分)。作者多角度地写景,渲染出了幽远、悲凉的氛围(1分)(意思对即可)。

(2)(2分)诗人对友人成为“无家客”的同情和理解(1分),友人吴之山对家乡的留恋思念之情(1分)。

               三片叶子

               梅绍静  

             三片嫩叶像三只绿色的小鸟儿,

             骄傲地站在树桩上。

             树桩只发出这一条绿茎,

             绿茎上只有这三只小鸟。

 多可爱的小东西啊,

             它们还要为砍断的树桩歌唱。

             即使只有这三片绿叶也要向世界呼喊,

             让人们永远憧憬那被剥夺的满树春光。

                        (选自《梅绍静诗集》)

(1)简要说明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试对这首诗的比拟和象征手法作简要分析。

(4分)(1)(2分)作者描写和歌咏“三片叶子”,是为了表现劫难后出现的新的生机和新的希望,表达对历史劫难和现实转机的思考,以及劫难后对“满树春光”的憧憬和向往。 

说明:大意正确即可 

  (2) (2分)把“三片叶子”喻为三只小鸟,又将小鸟拟人化,写它们骄傲、歌唱和呼喊,赋予它们人格化的自觉意识。大树被砍伐后留下树桩,树桩上又长出新的幼芽。大树、树桩、三片嫩叶,三位一体,统一于生命,象征了横遭摧残而又悄然复苏的生活变动和人生过程。

说明:大意正确即可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的《望岳》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用象征手法, 写出了不 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王湾)蕴含新事物孕育旧事物解体的哲理。   C:《酬天乐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一诗中,现在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两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李白的《行路难》表达人生多快意,理想抱负都会实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齐安郡中偶题

(唐)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宋)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3分)

23.(1)傍晚     西风(2分)

(2)拟人表现手法。(+1)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1)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1)(3分)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21. 诗的一、二两句,从“初”和“全”中可以看出,诗人雨前、雨后的心情有何变化?

(2分)

                                       

22.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句中的“疑”,有人认为是指诗人,有人认为是写蜂蝶。你怎么看?请说出理由。(2分)

                                     

                  

21.从“初”字可以看出雨前诗人看到花蕊时的欣喜,从“全”字可以看出诗人看到无花空有叶时的惋惜和失落。(2分)

22.示例:指诗人。诗人看到蜂蝶纷纷越过院墙飞到邻家却了,刹那间产生了奇妙联想,怀疑“春色在邻家”,这样把诗人的惜春、怅惘之情推向极致。指写蜂蝶,被苦雨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天晴,满以为可以在花丛中饱餐春色,却不料扑了个空,因而怀疑春色在邻家,懊丧地纷纷越墙而去。蜂蝶如此,人何以堪,更衬出诗人的怅惘之情。(2分)

春日偶成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10.①春日里诗人被什么景色所感染?(2分)

②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2分)

 ①诗人被云淡风轻、春花烂漫的春日景色所感染(能写出春日景色得1分,简单描述得2分)。②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轻松、欢乐、愉悦的心境,从“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的诗句中可以看出来。

上元夜

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①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②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壶之法计时。

8.诗中“”一词表现了元宵之夜游人希望尽兴游玩的心理。(1分)

9.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后两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

8.(1分)且莫催

9.(2分)元宵之夜,没有哪一家人望见月亮能在家闲坐,没有哪一处地方没有赏灯的人群;到处是灯火闪烁,到处是赏灯的人流。(意思相近即可)


对宋代词人王观《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A:上阙一、二句用拟人手法,以山水寄寓了送行人的深情,同时点明了送别的地点。 B:“盈盈”,美好的样子。上阙三、四句说行人将去的地方,山清水秀,风景很美。 C:下阙借惜春表达了惜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王观对友人美好的祝愿,含蓄而别致。 D:全词充满奇丽的想象,情景交融。笔下之景,与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全然是心中之景。x k b 1 . c o m

关于下面袁枚的《马嵬》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是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注:长生殿,又名集灵台,是唐玄宗祭祀天神的宫殿。)

A:《长恨歌》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B:人间的“银河”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这里运用的是借喻。 C:第三句里的“夫妻别”写的是民间的爱情悲剧。 D:第四句是说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远比李杨爱情悲剧深重。

对陆游《书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xkb1.com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A:首联写作者早年因为不知世事艰难,所以当时壮怀激烈,雄心勃勃。 B:颔联追述宋人抗金的英雄业迹,颈联则写壮志未酬的感叹,情调由昂扬转入忧愤。 C:尾联极力赞美诸葛亮,惭愧自己才德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惭愧自己未能在诸葛亮麾下建功立业。 D:全诗表现了诗人虽历经艰难而矢志不渝,悲愤却并不消极的爱国激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