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9.“虫声新透绿窗纱”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2分)

1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9.(2分) 这一句描写了在寒气袭人、万籁俱寂的夜晚,小虫首先感受到了夜空中散发着的春的信息,于是情不自禁地鸣叫起来,写出了生命的萌动,引起人们对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10.(2分)本诗通过描写蛰虫涌动、春天来临的情景,表现了对春天来临的无比喜悦(惊奇、喜爱)之情。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0. “但使愿无违”一句中的“愿”字有两层意思:一是: ;二是: 。(2分)

11. 请写出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所描绘情景。 (3分)

10.(2分)一是希望自己种的豆能获丰收;二是向往田园生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11.(3分)早晨起床就到田间清除杂草,晚上头顶月光才扛着锄头回家。表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渡湘江[唐]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

10.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三、四句以人的“南窜”和水的“北流”来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2分)运用了反衬(以乐写哀、借景抒情,移情于物等)(1分),

诗人用花鸟这些使人欢娱的事物反衬远去边疆的哀愁(意思分析对即可)(1分)。

(2)(2分)表达诗人远离京师的悲哀心境(1分),对自己仕途遭遇的不平与忧郁(1分)。

深院(4分)

韩偓

鹅儿唼喋栀黄嘴, 凤子轻盈腻粉腰。

深院下帘人昼寝, 红蔷薇架碧芭蕉。

10.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1)说说诗中将“鹅雏”“蛱蝶”写成“鹅儿”“凤子”的妙处。(2分)

(2)综观全诗,仔细体会作者流露出了怎样的心绪,并作简要分析。(2分)

(1)这样写既反映出小生命的活泼可爱,又语含亲切之感,表露出作者对这个小生命的喜爱。

(2)景物的热闹,色彩的浓烈,恰恰反衬出庭院的幽静,白昼下帘而寝,恰恰流露出诗人冷落的心绪。

寒食①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节令,清明前一天。太原、上党、西河、雁门等地为纪念介子推,每年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寒食,俗称寒食节。

10.阅读上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

⑴首句中的“满”字写出了二月江南怎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⑵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2分)繁花似锦,春意盎然。以乐景衬哀情。

(2)(2分)表达了诗人在他乡过寒食节的极度悲伤的感情和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

宴词(4分)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 宴词:写于送别宴席上的诗。 畎:田间小沟

10、(1)“悠悠”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简要分析。(2分)

(2)第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⑴“悠悠”一词写出了春水绵延流淌的状态;寄寓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运用叠词,具有音韵美。(写出两点即可) 

⑵反衬(衬托),以“浅溪”反衬离愁之深。或者“化虚为实”,使抽象的愁变得具体可感。(手法1分,效果1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14题。(5分)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什么意思?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4. 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13.意思是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第一个要点2分,第二个要点1分)

14.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均给2分。)

赠吴之山 明·王问

城柝声声夜未央,江云初散秋风凉。

看君已作无家客,犹是逢人说故乡。

10.阅读上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1)诗歌第一、二句用了哪些感官来写景?渲染了怎样的氛围?(2分)

答:       

(2)诗歌第三、四句包含了诗人和友人吴之山各自怎样的情感?(2分)

答:       

10.(1)(2分)“城柝声声”是听觉,“江云初散”是视觉,“秋风凉”是触觉(任意写出两个,得1分)。作者多角度地写景,渲染出了幽远、悲凉的氛围(1分)(意思对即可)。

(2)(2分)诗人对友人成为“无家客”的同情和理解(1分),友人吴之山对家乡的留恋思念之情(1分)。

               三片叶子

               梅绍静  

             三片嫩叶像三只绿色的小鸟儿,

             骄傲地站在树桩上。

             树桩只发出这一条绿茎,

             绿茎上只有这三只小鸟。

 多可爱的小东西啊,

             它们还要为砍断的树桩歌唱。

             即使只有这三片绿叶也要向世界呼喊,

             让人们永远憧憬那被剥夺的满树春光。

                        (选自《梅绍静诗集》)

(1)简要说明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试对这首诗的比拟和象征手法作简要分析。

(4分)(1)(2分)作者描写和歌咏“三片叶子”,是为了表现劫难后出现的新的生机和新的希望,表达对历史劫难和现实转机的思考,以及劫难后对“满树春光”的憧憬和向往。 

说明:大意正确即可 

  (2) (2分)把“三片叶子”喻为三只小鸟,又将小鸟拟人化,写它们骄傲、歌唱和呼喊,赋予它们人格化的自觉意识。大树被砍伐后留下树桩,树桩上又长出新的幼芽。大树、树桩、三片嫩叶,三位一体,统一于生命,象征了横遭摧残而又悄然复苏的生活变动和人生过程。

说明:大意正确即可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的《望岳》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用象征手法, 写出了不 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王湾)蕴含新事物孕育旧事物解体的哲理。   C:《酬天乐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一诗中,现在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两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李白的《行路难》表达人生多快意,理想抱负都会实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