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 入 京 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诗中的“龙钟”何意?有什么作用?
2、成语“老态龙钟”中的“龙钟”又是什么意思?
3、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可谓“豪华落尽见真淳”。这样的古诗你还读过哪几篇?
“龙钟”原指流泪的样子,这里指沾湿的意思,作用是从侧面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龙钟: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古人离别常 相赠,表达依依不舍之意。《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
2、本诗抒发什么感情?
折柳
本诗抒发了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影入平羌江水流” ,什么“影”?此句写出什么景象?此句同时暗点 什么事?
•
2、本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思?
3、《峨眉山月歌》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这五个地名分别是什么?
• 影是月亮的影子,这一句写出了月夜行船的清丽景象,同时暗点了行船的快
• 本诗故乡亲友的思念以及江行的体验。
峨眉、平羌、清溪、三峡、渝州。
竹 里 馆
王 维
独 坐 幽 篁 里,弹 琴 复 长 啸。
深 林 人 不 知,明 月 来 相 照。
1、景怎样?人怎样?(引诗中意象回答) 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2、月夜竹林的幽静,以 反衬。
景是“幽 篁 、深 林 、明 月”;人是“独 坐、弹 琴、长 啸”。构成了优美、高雅的意境
“弹 琴 复 长 啸”
山中杂诗
吴 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云从窗里出,鸟向檐上飞,
1、“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你认为诗人他倾向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境界(心情)?
2、“鸟向檐上飞,鸟向檐上飞”,展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3、视角独到,景物与众不同,你能从吴均的《山中杂诗》中找到这样的句子吗?这样的句子其实不少,在杜甫《绝句四首》中也有,请写出相关句子。
紧扣“山中”,突出环境清幽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恬淡的心情。
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
• 云从窗里出,鸟向檐上飞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题(4分)
寿阳曲·远浦帆归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注释】酒旆(pèi):酒店的旗帘,酒家悬于门前以招徕顾客。
4.全诗境界清淡闲远,前三句中 是近景。 是远景,近景远景相得益彰。(2分)
5.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4.酒旆、夕阳、两三航
5.渔人晚归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0-11题。(5分)
菊
郑 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0.“露湿秋香满池岸”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发挥自己的想象加以描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全诗,简析“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运用的写法及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示例: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了水池岸边。(2分。想象合理,描写形象,能再现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即可计分)
10.示例1: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了人们的品质。
示例2: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品质。(3分。手法1分,作用2分)
月 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9.“虫声新透绿窗纱”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2分)
1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9.(2分) 这一句描写了在寒气袭人、万籁俱寂的夜晚,小虫首先感受到了夜空中散发着的春的信息,于是情不自禁地鸣叫起来,写出了生命的萌动,引起人们对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10.(2分)本诗通过描写蛰虫涌动、春天来临的情景,表现了对春天来临的无比喜悦(惊奇、喜爱)之情。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0. “但使愿无违”一句中的“愿”字有两层意思:一是: ;二是: 。(2分)
11. 请写出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所描绘情景。 (3分)
10.(2分)一是希望自己种的豆能获丰收;二是向往田园生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11.(3分)早晨起床就到田间清除杂草,晚上头顶月光才扛着锄头回家。表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渡湘江[唐]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
10.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三、四句以人的“南窜”和水的“北流”来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2分)运用了反衬(以乐写哀、借景抒情,移情于物等)(1分),
诗人用花鸟这些使人欢娱的事物反衬远去边疆的哀愁(意思分析对即可)(1分)。
(2)(2分)表达诗人远离京师的悲哀心境(1分),对自己仕途遭遇的不平与忧郁(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