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六言(其五)

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23.任选一、二两句诗中的一句,发挥想象描绘你读到的画面。(2分)

24.细读全诗,说说诗人向往怎样的生活。(2分)

答案:23.示例:第一句描绘了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第二句描绘了远处的高山云雾缭绕,与天相接的地方正静静地挺立着一株枝繁叶茂的青松。(2分,任选一句作答,意思对即可)

 24.诗人向往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也向往如颜回和陶渊明那样安于清贫的宁静生话。    (2分,能答出其中一是即可得满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月螺川①早发

【明】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

长江流远梦,短棹拔残星。

露湿鸥白衣,天光雁字青。

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注】①螺川:螺山,委婉如螺,在江西境内,南临赣江,风景秀丽。②棹(zhào):船桨。③孤亭:这里指螺江。

诗人:王猷定(yóu)(1598—1662),字于一,号轸石,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散文大家,诗人。他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辈科名显达,但他并不追逐功名利禄。

翻译:月落时分,群山披上晓色,山野空旷,遥闻城楼上的鼓角鸣声划破夜空后又安

静下来。那长流不断的赣江水,仿佛是要将自己从一个梦想流入另一个梦想;那划动的短棹是在拨动水中残存的星光倒影。露水打湿了白鸥的羽毛,水天一色,鸥驻雁飞,船行回首望去,只见水天苍茫,旷远无边,螺山已似海岳之中的一个小小孤亭。情感:描写出诗人放眼当前一片凄凉孤寂的景象和表露他的当时离别螺川时的伤感之情和对螺川的依恋之情。

⑴诗中哪些自然景物表现了“螺江早发”的“早”?(2分)

⑵“景中有情”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诗句作赏析。(3分)

解析:找出诗人出发很早的自然景物即可。

参考答案:月落、残星、露湿、天光(2分,写出一个得1分,写出两个的2分)

解析:联系诗句中诗人抒发的情感具体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通过写水天苍茫中回望螺川好似一座孤亭,来表现自己孤独的心境,表现离别螺川时的伤感之情。或通过写自己在舟中放眼远望,看到鸥鸟和大雁在天际水雁飞来飞去,引发和暗藏了离别螺川的依恋之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6—7题。(6分)

【甲】惠崇《春江晚景》 /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乙】晚 春 /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6.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妙处。(3分)

7.两首诗的题目里都有一个“晚”字,意思一样吗?说说你对这两个字的理解。(3分)

6.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花草树木仿佛也有了灵性,知道明媚的春光即将离去,便以姹紫嫣红的繁花来留住春天。作者渴望留住春天以及留恋春光的心情跃然纸上。

7. 两个“晚”字不一样,韩愈的《晚春》里的“晚”是指春天的第三个月或者春天即将结束之时,对春天即将逝去含有惋惜之情,有惜时之意。苏轼一诗题目里的“晚”是指早春时节某一天的下午,表明的是一天当中的一个时间段。从“三两枝”、“水暧鸭先知”、“ 芦芽短”等词句可看出诗歌描写的是早春景色。

论 诗

赵 翼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问题:①诗中的“李杜”具体指

②“风骚”在诗中的意思是

③就诗的主题看,此诗表现了作者主张

④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李白杜甫。

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诗歌创作贵在创新,应当求新求变,不能一味模仿。

衬托下面见解和主张。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放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屋外绵绵不绝的 声、 声和屋内断断续续的 声互相应和,映衬着主人 的心情。 

2、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3、前两句语言上有何特点?请试着分析

      敲棋

c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两句采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江南多雨的时令与地方特点,营造了一种迷蒙的意境,通过蛙声雨声,反衬出夜的寂静;“家家”对“处处”,叠词的应用,既表现了江南黄梅季节多雨的特点,又写出了青蛙的多和鸣声热闹。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本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请试着分析。

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写景诗。本诗寄托了诗人对灵澈上人的深挚情谊,也寄托宁静淡泊的情怀和归隐的情绪。

暝色苍苍的竹林寺,晚钟阵阵,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远行的人渐行渐远。诗中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远景有近景,浓淡相宜,真是精美如画。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这首诗前二句言过去之“,为下文作了铺垫;后二句写现在之 ,抒发无穷感慨。

2、景物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世道衰落的感慨。 分析“落花时节”的多层含义。

        “ 衰” 

①时在春末,正是落花时节。 ②暗喻时势之凋敝飘零,是衰落凄凉的形势的写照。

滁 州 西 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1、写晴景明丽如画,而以烘托幽静的意境。

2、写雨景用以 手法:暮雨忽来,春潮骤涨,着一 字,如见汹涌之势,如闻澎湃之声。而野渡无人,孤舟自横,又于动中显 ,喧中见寂。后两句历代传诵。

3、言外有意,极耐寻味。如果那只“舟”不在“野渡”而在官津,当“春潮带雨晚来急”之时,万人争渡,岂能“自横”?如果作者春风得意,竞逐繁华,则寂寞“幽草”,又怎能使他偏爱?所以诗人借“滁州西涧”的动静之中,抒发其历经外放、罢任后,闲居时的 心境。

黄鹂深树鸣”

          急”   

悠闲恬淡

逢 入 京 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诗中的“龙钟”何意?有什么作用?

2、成语“老态龙钟”中的“龙钟”又是什么意思?

3、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可谓“豪华落尽见真淳”。这样的古诗你还读过哪几篇?

“龙钟”原指流泪的样子,这里指沾湿的意思,作用是从侧面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龙钟: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古人离别常 相赠,表达依依不舍之意。《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

2、本诗抒发什么感情?

折柳

本诗抒发了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