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反复阅读下列古诗,并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诗人见“东南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3分)

⑵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你同意他的主张吗?为什么?(2分)

答案:(5分)⑴ 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2分。意思对即可。柳树由浅绿变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也暗伏盛极将衰,一、二两句写景中满蕴了伤春之情。答到这一点的给2分。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如寄之慨。答到这一点的也给2分。只摘抄“人生看得几清明”而分析的,得1分。)

⑵不能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1分)如果改首句为“桃花烂漫”,“花满城”就当属桃花,那么一、二句即咏桃花,不仅与题目无关,而且与咏梨花的…惆怅东栏一株雪”相互割裂。(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阅读杜甫的《孤雁》,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孤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8.古人评诗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 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这首诗,其“诗眼”是“ ”,其“诗骨”是“ ”。(2分)

9.“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孤雁”“ 野鸦”各代表什么?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8. (2分)孤  飞鸣声念群

9 (2分)    孤雁指乱离漂泊的失群人  野鸦指缺乏感情的平庸者  ()答: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答出两点即可)(2分)

阅读下面两首刘禹锡的诗,完成后面题目。(5分)

【甲】乌衣巷(1)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2)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乙】台城(3)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4)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5)

注释:(1)乌衣巷:乌衣巷和诗中朱雀桥均为东晋首都建康市区繁华中心之地,也是权贵聚居之所。(2)王谢:指东晋时以王家和谢家为代表的豪门望族。(3)台城:古都金陵的帝王起居临政之处。(4)结绮临春:结绮、临春均为昔日富丽堂皇的楼阁。(5)《后庭花》:南朝__之君陈后主所作靡丽歌曲。

18.甲、乙两诗都通过今昔对比表现历史的沧桑变化,但其中一首更为含蓄巧妙,请选出来并分析原因。(3分)

我选_____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乙诗若只看前三句,似乎与甲诗无异,但最后一句堪称画龙点睛,请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历史感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甲诗更含蓄巧妙,因为甲诗选取有代表性的细小景物,如朱雀桥边的野草、惨淡余晖下的乌衣巷口和流入平民百姓家的燕子等,将历时的沧桑巨变寓于寻常画面中,以小见大。19.全诗先写出了强烈的今昔对比,隐含了“当年奢侈今何处”的兴亡感慨,而后直追历史悲剧的深层原因,表达了对逸乐亡身、奢靡误国的昏庸君主的痛惜之情。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5-16题。(6分)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李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

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③丧乱:安史之乱。

15.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2分)

1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0165a79e7ecf4576.jpg]

晴江秋望

(唐)崔季卿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6.概括这首诗所见之景及所表达之情。(2分)

6.答案:这首诗写初秋的一个晴天在江边眺望长江时的所见之景;表达了对长江磅礴气势的赞美之情。

评分:共2分。景、情各1分。意思对即可。

《春居杂兴》其一

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山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释】①王禹偁:因多次上书言事而得罪皇帝,宋太宗淳化二年,从开封被贬官到商周,任团练副使。此诗正作于淳化三年春,有感而作。

13.首句中的“斜”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对此字加以赏析。(2分)

14.结合三、四两句诗,谈谈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3.(2分)“斜”字描写了两株桃树杏树相互映衬,向篱笆斜势生长的姿态,写出桃杏不甘篱笆的束缚,而要破藩篱而出,也写出来诗人直言敢谏的性格和身居贬地还不忘抗争的精神。

14.(2分)诗人借春风吹折桃花杏花,抒发了忠臣不为皇帝佞臣所容,蒙冤受贬的怨愤之情,表达了对皇帝昏庸无知的谴责。

阅读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完成第8、9题。(6分)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①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时值安史之乱。

8.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句诗(3分)

9.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3分)

8.(1)这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9.①思念家乡,思念(或牵挂)战乱中流散的舍弟(或家人);②盼望战乱早日结束的愿望。

阅读下面的古诗并回答问题(4分)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诗人以“风飘絮”比喻 , 以“雨打萍”比喻 。(2分)

11、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分)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古诗并回答问题  2、祖国山河破碎,民不安生,像风中吹散的飘絮,散乱不堪    自己的一生也像被雨水打击的浮萍一样动荡不安。 5、自古以来每个人都会死去,我愿将一颗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此句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是人的民族气节。  

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26.诗将无形的愁思具体化,并表现出愁思很多的一个字是 ;作者埋怨船“不管烟波与风雨”都要出发,“烟波与风雨”既指自然的现象,也指

26.载;(2分)社会的险恶,人生的困难、坎坷等。(意思对即可)(2分)

郑重说明主观题意思对即可;有一定道理,酌情给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0—11题。(4分)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0.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

11.试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理解?

10、火烧赤壁   11.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