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诗《木兰诗》(选段)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A: 这一段写木兰经过长期艰苦的战争后,拒封辞赏,回到故乡,愿继续过农耕生活。 B:首句运用重复排比的句式细致刻画了木兰全家闻讯后的喜悦。这里不厌其详地写了爷娘、阿姊和小弟的反常举动,表现出家人因木兰能够归来的毫无准备,显得手足无措。 C:第二句写了木兰到家后的举动,同样也是不厌其详地描写具体的细节,开东阁门、坐西阁床、换装、打扮,充分表现出回家之后的喜悦心情。 D:末句写木兰出门看伙伴,伙伴大吃一惊,用伙伴的吃惊反衬出木兰女扮男装而不被发觉的无比自豪与得意,充满喜剧色彩。

名著阅读(8分)

(1)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①—②题。

柄柄芰①荷枯,叶叶梧桐坠。蛩②吟腐草中,雁落平沙地。

细雨湿枫林,霜重寒天气。不是路行人,怎谙③秋滋味。

【注】这是《水浒传》中的宋江兄弟逃离宋家庄时(四更之后),作者安插在小说中的一首诗歌。①芰(jì):古书上指菱。②蛩(qióng):这里指蟋蟀。③谙(ān):熟悉。

①诗歌着力描绘“秋滋味”,烘托出宋江怎样的心情?选择恰当的一项( ) (2分)

A.、凄凉苦涩B.、寂寞难耐C.、洒脱浪漫

②请简要说出宋江兄弟逃离宋家庄的原因,并写出他们逃离后直接投奔了何人。(4分)

(2) 是个狂热的教徒,他请求简·爱嫁给他,并和他同去印度传教;简·爱拒绝了他,决定回到 身边。

(8分)(1)①A (2分)  ②宋江杀死了阎婆惜,官府追缉得很紧(2分),宋江兄弟逃离宋家庄后投奔了柴进(2分)。

(2)圣·约翰   罗切斯特(2分)

阅读古诗回答下列问题(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9、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 分)


10. 选择一个角度,对后两句进行赏析。(3 分)

9、表达了诗人对谪戍友人的担忧和思念之情。(2分)

10、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带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夜郎以西。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以人的情思,将自己对友人的一腔挚情交予明月传递,艺术而真切地表达了一片真挚的友情,一颗赤诚的心。(3分)

仔细反复阅读下列古诗,并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诗人见“东南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3分)

⑵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你同意他的主张吗?为什么?(2分)

答案:(5分)⑴ 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2分。意思对即可。柳树由浅绿变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也暗伏盛极将衰,一、二两句写景中满蕴了伤春之情。答到这一点的给2分。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如寄之慨。答到这一点的也给2分。只摘抄“人生看得几清明”而分析的,得1分。)

⑵不能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1分)如果改首句为“桃花烂漫”,“花满城”就当属桃花,那么一、二句即咏桃花,不仅与题目无关,而且与咏梨花的…惆怅东栏一株雪”相互割裂。(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阅读杜甫的《孤雁》,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孤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8.古人评诗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 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这首诗,其“诗眼”是“ ”,其“诗骨”是“ ”。(2分)

9.“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孤雁”“ 野鸦”各代表什么?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8. (2分)孤  飞鸣声念群

9 (2分)    孤雁指乱离漂泊的失群人  野鸦指缺乏感情的平庸者  ()答: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答出两点即可)(2分)

阅读下面两首刘禹锡的诗,完成后面题目。(5分)

【甲】乌衣巷(1)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2)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乙】台城(3)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4)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5)

注释:(1)乌衣巷:乌衣巷和诗中朱雀桥均为东晋首都建康市区繁华中心之地,也是权贵聚居之所。(2)王谢:指东晋时以王家和谢家为代表的豪门望族。(3)台城:古都金陵的帝王起居临政之处。(4)结绮临春:结绮、临春均为昔日富丽堂皇的楼阁。(5)《后庭花》:南朝__之君陈后主所作靡丽歌曲。

18.甲、乙两诗都通过今昔对比表现历史的沧桑变化,但其中一首更为含蓄巧妙,请选出来并分析原因。(3分)

我选_____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乙诗若只看前三句,似乎与甲诗无异,但最后一句堪称画龙点睛,请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历史感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甲诗更含蓄巧妙,因为甲诗选取有代表性的细小景物,如朱雀桥边的野草、惨淡余晖下的乌衣巷口和流入平民百姓家的燕子等,将历时的沧桑巨变寓于寻常画面中,以小见大。19.全诗先写出了强烈的今昔对比,隐含了“当年奢侈今何处”的兴亡感慨,而后直追历史悲剧的深层原因,表达了对逸乐亡身、奢靡误国的昏庸君主的痛惜之情。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5-16题。(6分)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李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

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③丧乱:安史之乱。

15.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2分)

1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0165a79e7ecf4576.jpg]

晴江秋望

(唐)崔季卿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6.概括这首诗所见之景及所表达之情。(2分)

6.答案:这首诗写初秋的一个晴天在江边眺望长江时的所见之景;表达了对长江磅礴气势的赞美之情。

评分:共2分。景、情各1分。意思对即可。

《春居杂兴》其一

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山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释】①王禹偁:因多次上书言事而得罪皇帝,宋太宗淳化二年,从开封被贬官到商周,任团练副使。此诗正作于淳化三年春,有感而作。

13.首句中的“斜”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对此字加以赏析。(2分)

14.结合三、四两句诗,谈谈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3.(2分)“斜”字描写了两株桃树杏树相互映衬,向篱笆斜势生长的姿态,写出桃杏不甘篱笆的束缚,而要破藩篱而出,也写出来诗人直言敢谏的性格和身居贬地还不忘抗争的精神。

14.(2分)诗人借春风吹折桃花杏花,抒发了忠臣不为皇帝佞臣所容,蒙冤受贬的怨愤之情,表达了对皇帝昏庸无知的谴责。

阅读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完成第8、9题。(6分)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①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时值安史之乱。

8.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句诗(3分)

9.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3分)

8.(1)这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9.①思念家乡,思念(或牵挂)战乱中流散的舍弟(或家人);②盼望战乱早日结束的愿望。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