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古诗,完成8—9题。(5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源:www.shulihuA.netwww.shulihuA.net]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8、诗中颔联“到乡翻似烂柯人”用何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来源:数理化网]
9、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8、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意对即可 2分)
9、略(3分)
阅读郑谷的《鹧鸪》,然后答题。(6分)
鹧 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 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 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 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 苦竹丛深日向西。
7.(1)颔联中“雨昏,花落”渲染了怎样的环境特点?(2分)
(2)体会颈联中“乍”“才”的表达作用。(2分)
(3)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分)
[5140ab09c4fc2b78.jpg]
阅读《过零丁洋》,完成6-7题。(4分)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请在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中任选一联,从写法角度作简要的赏析。(2分)
7.尾联“人生自古准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8f76b54e180ab839.jpg]
琅岈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岈溪在滁州琅岈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6.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2分)
17.“但见流出山中花”一句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16.(2分)这首诗围绕溪水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几个画面。17.(2分)蕴含着作者见到琅琊溪冬去春来的惊喜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答成“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酌情扣分。)
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2分)
|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
示例一:“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示例二:诗中的“直”字与“圆”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示例三:把孤烟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之下,渲染了边塞苍凉之美,“孤”字烘托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心情。
评分标准:(2分)写出特点1分;语句通顺1分。
走近名著。(4分)
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问题。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___________”著称。
(2)请你分析《繁星》《春水》中这类诗歌的特点。(提示:可从艺术、语言、形式方面进行分析,答出两点即可)
(1)冰心 爱的哲学
评分标准:(2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多字少字不得分。
(2)示例一:艺术上,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示例二: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
示例三: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示例四:擅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生动形象,有韵味。
示例五:这类小诗常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评分标准:(2分)写一点得1分,写两点即可得2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8-9题。(6分)
登岳阳楼 望洞庭
杜甫 刘禹锡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湖光秋月两相和,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潭面①无风镜②未磨。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遥望洞庭山水色,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①潭面:指湖面。 ②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8.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所展现的画面。(2分)
答: ▲
9. 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4分)
答: ▲
8.示例:洞庭湖广阔浩瀚把东南隔开为吴楚两地,天地仿佛在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漂浮荡漾。(共2分)
9.《登岳阳楼》表现了诗人孤独、悲伤的心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望洞庭》表现了诗人恬淡、平和的心境,蕴含了喜悦赞美之情。(心境与情怀答对其一、意思对即可。每诗2分,计4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7.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2分)
8.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分)
7.春风、柳条、藤蔓、黄莺(每点0.5分)。
8.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 1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1分)
阅读郑谷的《鹧鸪》一诗,第7题。(6分)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7.⑴诗歌中用景物和典故来渲染凄迷伤感环境气氛的句子是:(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说说颈联的表达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诗歌借鹧鸪啼声的悲切抒写了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1分)
⑵诗人选择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又用“乍”、“才”两个虚词加以强调,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的哀怨,感动人心。(3分)
⑶借鹧鸪啼声的悲切,抒写了游子的乡愁旅思。(2分)
饮酒(6分)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2.你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读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
2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3分)
[33c25550974b1f8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