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杜牧的《旅宿》一诗,完成第6 题。(4 分)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①。寒灯思旧事,断雁②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③,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释】①悄然:静静地。这里是忧郁的意思。②断雁:失群之雁。此为失群孤雁的鸣叫声。③远梦句:家远梦亦远,梦归之时已到拂晓,言梦里归家时间之短暂。
(1)诗中 、 、 、 等物象表明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诗。(2 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3)尾联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在技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试品析其妙处。(1 分)
(1)寒灯、断雁、归梦、家书 (2分)
(2)诗中抒发了作者孤寂的心情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1分)
(3)以乐景写哀情。通过描绘优美的风光图景反衬出诗人思乡的愁苦,以及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渴望。(2分)
阅读杜甫的《春望》,按要求答题。(6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首联写诗人春之所见,其中“ ”字写出了怵目惊心之景,“ ”字写出了满目凄然之景。(2分)
(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4分)
[a5c4f6d18f9dac42.jpg]
阅读唐代诗人杨巨源的《城东早春》然后回答问题。(5分)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7.(1)本诗中的“才”和“半”用得好,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2分)
(2)诗歌的标题是“早春”,下联却描绘了仲春时的景象,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1)突出了“新春”或“早春”特点(1分),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生动形象(或者“细腻描绘出柳叶新萌,颜色嫩黄的初春之景”)。(1分)
(2)①反衬。用芳春(或晚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表达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②对比(对照)。“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对照),突出强调作者清新高雅的生活情趣。。
③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一二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三四句是想象之景:春色秾艳至极;游人如云,喧嚷若市。三四句的虚写突显(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答出以上三种表现手法的一种即可。答出手法,得1分,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得2分。其它手法(如借景说理、侧面烘托等),言之成理,亦酌情给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9.这是一首 诗,写景运用了 和 修辞手法,作者借“欲济无舟楫”想表达什么 思想感情。(2分)
10.请你从写景角度和选词炼句两方面对颔联进行赏析。(2分)
9. 干谒;夸__对偶;想出仕却无人引荐。
10.颔联从视觉,听觉,触觉几方面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极富艺术感染力,尤其“蒸”字显示出了洞庭湖丰富的积蓄,“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归园田居
一(节选)
少无适俗韵①,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②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③。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①所谓“适俗韵”指的是逢迎世俗的那种品性。②指笼中之鸟。下句中的“池鱼”指池塘之鱼。③渊,深潭。
9.(1)“带月荷锄归”一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将这句诗所写的画面描绘出来。并简要说说这句诗好在哪里。(3分)
(2)“但使愿无违”中的“愿”除了指“辛勤的劳动期盼好的收成”外,还包含着什么深层含义?请联系《归园田居》第一首中的具体句子简要分析。(3分)
[66aa99104bdccbd5.jpg]
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0—11题。(6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zé)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瓯(ōu):杯子。
10.结合“叹息”一词,探究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1.试结合“草深” 、“鸣蛙”两个词语,赏析“草深无处不鸣蛙”这句的妙处。(4分)
[b2d4f7b8bfa260e4.jpg]
①寓情于景(答借景抒情也对):诗人借“草深” “鸣蛙”两个意象传达出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仅仅答“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得1分)
②“草深”二字以景写“幽”,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
③“鸣蛙”二字,以声衬“幽”。(答“反衬”,“以声衬静”,“以动衬静”皆可)
④“草深” 、 “鸣蛙”两词都暗点题目“幽居初夏”的“幽”字和“夏”字。
⑤这蛙鸣声中,透出一派生机,又暗暗过渡到颈联“箨龙”、“木笔”,着意表现,自然界的蓬勃生意。(答到“生机”给1分,答到“过渡到下句”给1分)
赏析《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①全诗采用了 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 (1分)
②这是一首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 。 (1分)
[dad0febb488d5522.jpg]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6—17题。(5分)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6.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 ”终。以“ ” 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2分)
17、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3分)
(1)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 、 。(1分)
(2)赏析:
16、绿杨阴里白沙堤、最爱湖东行不足
17、(1)争、啄。(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0.“斜”现读xié,在此诗中以求押韵,古音应读为: 。(2分)
1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3分)
12.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2分)
10、答案:xiá 共2分
11、答案示例:偏僻人稀、清新秀丽、自然静谧
12、答案示例:既用“闲”来反衬农家的“忙”,突出了人的勤劳;又用拟人手法,以栀子花的美烘托出人情的温馨和谐。 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