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共4分)
山 中
王 维
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1.你认为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山中景色?结合本诗内容略作说明.。
答:
2.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在这首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试作简要分析。
答:
[488423eb639fb37e.jpg]
兰溪棹歌①(4分)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
7.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 ”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1分)
8.“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3分)
[82efffb7d068de44.jpg]
阅读王安石的《葛溪驿》①,完成第7 题。(6 分)
缺月昏昏漏②未央③,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④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宋仁宗皇祐二年,从临川到钱塘(今浙江杭州)途中,宿于驿站中。葛溪在江西弋阳。驿是公家设立的车马站或招待过客休息所。②漏:漏壶,古代计时器。③央:尽。④行人:出门在外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7.(1)诗中表现诗人梦醒后,情不自禁地慷慨悲歌,起身下床,徘徊窗下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2)赏析尾联中“乱”的妙处。(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1分)
(2)“乱”是“扰乱” 的意思,写出了蝉声的嘈杂烦乱(1分),写出诗人百无聊赖、心烦意乱(1分)。
(3)描写了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衰残的景象(1分,写出三个即可)。构成了凄凉的秋景和孤寂的旅况,抒发了作者羁旅漂泊的思乡愁苦(和强烈的忧国忧家之情,此点答不到不扣分)(2分)。
对下面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杂诗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①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注释】著:吹拂
A:前两句描写了春天芳草萋萋、风吹麦苗、绿柳拂堤的景象。 B:三四句的意思是同样有家归不得,杜鹃你还是不要再啼叫了。 C:这首七言诗的朗读节奏均为二二三式,句式整齐划一,从而加强了诗歌的韵味。 D:整首诗写得委婉曲折,表达了游子思乡,有家归不得的感伤之情。
田 舍①
【宋】范成大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②忙。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③野气香。乐哉今岁事,天末④稻云黄。
【注释】①田舍:农家。 ②筑圃:修筑打谷场。③菁:水草。④天末:天边。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际。
13.全诗洋溢着一种 “ ▲ ” 的气息。(请用原诗中的一个词作答)(2分)
14.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的画面。(2分)
13. “乐”或“乐哉”(2分) “忙”(1分)
评分标准:2分。答“乐”或“乐哉”,得2分。若答“忙”字,得1分。
14.示例:小孩子欢快地躺在落叶堆里玩耍(或:在厚厚的落叶堆里酣然入睡),夕阳西下,一群群鸟雀在稻田上空飞翔,喳喳喳地叫得正欢。
▲
东坡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2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2 分)
2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清幽,宁静
22.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恬淡旷达(乐观)的思想情感。
惜分飞 富阳僧舍代作别语
毛滂(宋)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注释】毛滂:浙江衢州人。这首词是毛滂辞别病中妻子,赴任途中所作。
13.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有“我寄愁心与明月”,如果用此句替代这首词中的“断魂分付潮回去”,是否合适?请根据词的内容作出分析。(4分)
附李白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分)不合适。“断魂分付潮回去”的感情更深切,“断魂”一词表达了对妻子的担忧与牵挂,有生离之痛,而“我寄愁心与明月”更多的只是对友人的同情与思念;“潮”让人联想到词人思念如潮,显得凄凉悲切,而“明月”含有诗人对团圆的美好期盼,与“断雨残云”的意境不符。(感情和意境各2分,意对即可)
10.对陶渊明《饮酒》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A: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C: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 D: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辩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阅读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一诗,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A:全诗从清幽的环境中,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 B:首句“独怜”二字,寓意深刻,凸显出作者的孤傲品性。 C:诗歌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用黄鹂的鸣声,衬托西涧环境的清幽宁静。 D:尾句“舟自横”一语,意即“小船自由自在地、随意地漂浮着”,集中表现出闲静、寂寞的意境。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 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这首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B: 诗歌以诗人行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生动描绘了西湖的明媚风光。 C: “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白沙堤”这些词语,都突出了西湖早春的特点。 D: 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陶醉于美好湖光山色的喜悦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