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l—22题。( 4分)
海 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21.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2分)
22.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1、前两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两句用了
拟人手法,以花比人。(2分)
22.表达了苏轼对盛开的海棠花的喜爱之情。(2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l—22题。( 4分)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释:①丁丁:计时的漏壶发出的声音。
21.诗歌写出了秋夜怎样的特点?(2分)
22.请说出“秋逼暗虫通夕响”中“逼”的妙处。(2分)
21、漫长、寂静、清冷。(2分)
22. “逼”不仅透露了节气正在变化,深秋即将来临,对秋虫带来了威胁,冷得它们
通宵哀鸣;同时也为末句的“莫飞霜”作了铺垫,暗示主人公对征人的关切和思念。(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21--22题。(4分)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21、“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是从哪两个角度描写山泉的情态。(2分)
。
22.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2分)
2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2分)
22.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2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l—22题。( 4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2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 ”和“ ”两字用得最好,既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也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2分)
22.颈联“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2分)
21.长、畏(2分)
22.凄凉、孤寂(2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l—22题。( 4分)
春草
[宋]刘敞①
春草绵绵②不可名,水边原上③乱抽荣。
似嫌车马繁华地④,才入城门便不⑤生。
【注释】:
①刘敞 (约1008—1069)字原父,新喻人。北宋学者。世称公是先生。曾任三司使、知制浩等官。拜翰林侍读学士。在朝敢于言事,为官所至多有治绩。并以学问渊博称名当时。有《七经小传》、《春秋权衡》、《公是集》等。与弟刘攽合称“二刘”,又合儿子刘奉世并称“三刘”。②绵绵,形容草生得茂密,连绵成片;不可名;叫不出名字。③原上,原野上;荣,花。④地,一作“处”。⑤便不,一作“不见”,这两句是说,春工草似乎厌倦城市的繁华喧嚣,一到城里就不再生长。
21、“水边原上乱抽荣”中“乱”字写出了春草什么特点?(2分)
22、第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1. “乱”突出了春草生命力强、生长旺盛的特点。(2分)
22、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厌恶世俗、不愿追名逐利的思想感情。(2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l—22题。( 4分)
野望
【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①,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释】①湾:水流湾曲的地方。
2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2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1.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 )、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2分,符全诗意即可)
22.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2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l—22题。( 4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2分)
2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分)
21.春风、柳条、藤蔓、黄莺(写出两个得1分,写出三和四个得2分)。
22.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1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1分)
阅读诗歌,完成第10题。(5分)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0.(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阕所展示的画面。并概括这画面有什么特征。(3分)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2分)
。
(1)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乡村早春的生机盎然的景象。
(2)对比,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8.诗的颔联、颈联写出了环境 、 的特点,“空人心”的意思是指禅院的景色使人内心 。(3分)
9.诗的尾联动静关系处理得很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2分)
8.(3分)宁静,幽美(突出“静”和“美”之意即可),杂念顿消(纯净、安然,意思对即可)
9.(2分)“静”是指“万籁俱寂”,“动”是指“钟磬音”,用钟磬音的悠扬不绝衬托环境的幽静,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意思对即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唐)李白(4分)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9、“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点明了写此诗的时令是 ,又渲染了
的气氛。(2分)
2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和同情。
E.、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19、春末夏初 离恨伤感
20、B或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