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 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 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1)颔联两句被认为是齐梁以来所未有过的佳句,请简要分析。

答:

(2)请从炼字的角度分析该诗的颈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答:

.(1)颔联眼目并用,绘形绘声、传神逼真地描写景物。“曳”字用得新颖,“投”、“过”、“孤”三字用得贴切。诗人寄情于景,以鹤、蝉自况,写出了自己空有才学,不能凌云展翅的凄苦、悲哀与无奈。

(2)前一句写月夜独处,一个“凉”字,一个“倦”字,极写诗人的冷寂凄清,孤独无聊;后一句写宴饮泛觞的场景,一个“迟”字既写景又出情,写出诗人看着酒杯呆呆出神、寡言少欢的神态。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感遇(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1)请从用词的角度分析前两句突出了所写之物的什么特点?

答:

(2)该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

(1)“葳蕤”是茂盛、纷披的意思,用“葳蕤”形容兰,写出了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生机的特性。“皎洁”是光亮、洁净的意思,用“皎洁”形容桂,精练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2)主旨句是“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诗人借赞美兰桂的自然本真,表现自己洁身自好、不求富贵、不借外势外力显达的情怀。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矮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2.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13.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2分)

12.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白,一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13.诗人不眠有两个原因:一是喜爱山中的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阅读刘方平的《月夜》,完成后面的问题。

月 夜

刘方平(唐)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8.请解释诗句中“更深”“阑干”的意思。

9.“虫声新透绿窗纱”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

8.“更深”是夜深的意思;“阑干”是横斜的样子。(2分)

9.诗句描写了蛰虫涌动,春天来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惊奇、喜爱)的心情。(4分)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南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①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②飞。

[注释]
①篱落:篱笆。 ②蛱(jiá)蝶:蝴蝶。

19.、诗中用梅子黄、 、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2分)

20、 诗歌中侧面烘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请从这一角度赏析“唯有蜻蜓蛱蝶飞”。(3分)

16.杏子肥、麦花白

17.因为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村中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惟有蜻蜓蛱蝶飞”衬托出了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5分)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9.从全诗看,“梅”的开放是在 季节,首句中的“白玉条”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并与下文的 字前后呼应。(3分)

10.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_______ ____

9、(3分)( 1)早春(春)  比喻   雪

10、(2分)(2)对梅的早早开放的惊喜和赞叹。

(四)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只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21.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诗中用了哪些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其作用是什么?(4分)

23.诗人为了表达感情运用了哪些客观物象?(2分)

24.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3分)

21.以离开康桥时感情的起伏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感情。

    22.招手、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节展示的画面动起来,有立体感。

    23.云彩、金柳、青荇、青草、星辉等。

    24.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奠定基调,结尾与开头呼应,“悄悄的”告别康桥。开头与结尾两节诗的形式基本相同,更好地表达了依依不舍的深情。

  

(三)

金色的夕阳

         H..W..朗费罗

金色的海像一面明镜,

在金色的天底下铺展,

陆地和阴影像根细带,

横亘于水天之间。

云样的礁石,礁石样的云,

溶于彩光,飘在海面,

在那灿灿的中流,

静静地悬着一条船。

海,只是另一个天,

天,只是另一个海,

哪是地,哪是天,眼睛难以分辨。

(选自《英语学习》)

16.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这首诗歌的题目为“金色的夕阳”,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描写其他事物?(3分)

17.“云样的礁石,礁石样的云”运用的修辞手法是(2分)   (  )

A.夸张B.排比C.互喻D.反复

18.诗中哪一个词最生动地体现了作者的想象,这个词好在哪里?(3分)

19.上文中与“海,只是另一个天,天,只是另一个海”照应的诗句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分)

20.“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有人认为,本诗的作者与唐朝诗人李商隐一样发出人到暮年的感慨,投入一种伤感的情绪。你认为呢?(3分)

16.海洋、天空、陆地和阴影、礁石、云彩、船正是夕阳的光辉使所有的一切着上了它的色彩,而周围的景物又映衬了夕阳,大自然因为夕阳而美丽,夕阳也因为自然的映衬而光彩艳丽,所有的一切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17.C

    18.悬;海水澄澈就如天空一样,海只是另一个天,天只是另一个海,水天相连,浮在海面上的船就仿佛是悬在空中一般,强调海水的辽阔、清澈与明净。

    19.金色的海像一面明镜

    20.本诗作者笔下的景物都着上了一层令人眩目的颜色,表达了作者对夕阳美景的喜爱之情,没有丝毫的感伤。

(二)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1l.诗中用了一个小倒装句,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诗意盎然。这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这首诗中诗人选取了“莲花、柳絮______、_______、东风”等意象,其中“东风”这一意象取自李商隐《无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运用的手法是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4.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从结构上看,本诗的开头与结尾内容为首尾倒置,这样处理,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出光彩。

B.“美丽的错误”是一个病句,既然是错误,就不可能美丽,同样,美丽也不可能是错误的,因此诗人这一句值得商榷。

C.本诗中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东风”等,从而一再表现了郑愁予中国性的最根本的所在。

D.这首诗语言清新,不在文字上玩弄游戏,竭力以最忠实的文字展示诗人最忠实的感情。

15.这首诗被广为传诵,它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50字以内)(3分)

11.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12.马蹄 春帷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3.比喻 倦守空闺的女子,娇美的面容因等待而憔悴

    14.B

    15.鲜明的韵律感,具有古典美的意象和比喻以及含蓄动人的故事情境,是本诗最主要的艺术特色。

 

阅读下边诗段,完成诗后各题。

(一)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6.诗歌的朗读要有节奏感,下列读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7.“惜”字统领七句,请说出“惜”包含哪些意味。(3分)

8.赏析“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妙处。(3分)

9.“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哪些含意?(3分)

10.你同意__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评价吗?请说明理由。(3分)

6.C

    7.“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批评他的不擅文治,文学才华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8.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9.作者自指,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10.略(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