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古诗文
【古诗阅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一个“ ”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 ”字,令人满目凄然。(2分)
2.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2分)
1.破 深
2.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表达出__之悲,离别之悲。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
阅读下面古诗
梅花绝句 (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
1、答:空旷、寂寥、清冷、洁净.
2、答: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答题。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第二句中“遍绕”“日斜”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景。
2、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此花开尽更无花)。寄托了对高洁隐逸人格的追求和孤傲个性的自我欣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上句写从楼上望去,洞庭湖好像把东南的吴楚两地从中分开;下句写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意对即可
2、全诗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题目。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夜雪的?
(2)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
(1)触觉、视觉、听觉 (2)孤寂凄冷
品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然后答题。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达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 ”。
2、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1、怜
2、A
◎课内欣赏
阅读《使至塞上》,完成后面的题目。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1、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
2、示例: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不求同一答案,紧扣诗句,符合题意,描写境界阔大,气象雄浑、有文采即可。)
填空。
(1)《归园田居》作者_______,名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时著名诗人。
(2)《使至塞上》是一首____________(体裁),作者___________,字_________, ____________朝著名山水诗人。他和_______并称“_______”。
(3)《归园田居》中写作者对田间劳动感到惬意,认为符合自己心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壮观景色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登岳阳楼》(其一)中直接道出一个__之臣心中的悲愤的句子是
(1)陶渊明 潜 元亮 东晋(2)五律王维 摩诘 唐 孟浩然 王孟(3)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凭阑人•金陵道中
(元)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1、这首小令描绘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写法、构思等),对该作品进行赏析。
语言:①用语奇特,精炼传神,以“瘦”状马,以“倦”绘鸟,言简义丰,以形传神;②诗用马“驮”,愁由鸟“呼”,柳花“添”人鬓华,可运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愁苦。
写法:①衬托。人物的落泊困顿,孤寂悲凉,乡思愁绪,均是通过对“马”“鸟”“柳花”的描写烘托出来,含蓄蕴藉。②白描。小令语言不尚藻饰,质朴自然,却能将景物、人物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鲜明突出;使意境典雅,动人心魄。③寓情于景。借对“马”“鸟”“柳花”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孤寂思乡的愁苦心情。
构思:作者不写人羁旅漂泊、如何困顿,而是借马之瘦来表现;不写人对漂泊的厌倦和内心的愁苦,而是借“倦鸟呼愁”来传达,曲折地写出 了异地游子的悲情苦绪,情景浑然一体,令人回味无穷。
课外拓展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剑外:四川剑阁以南,指梓州一带。唐朝都城长安在剑阁东北。当时以长安为中心,所以剑阁以南称剑外。蓟北:现在河北省北部和北京市一带。那里当时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1、解释下列词语。
⑴ 妻子: ⑵纵酒:
2、诗中哪句点明了“闻讯”的地点?
3、诗中哪个词语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4、诗人听到消息后,百感交集。诗中是如何描述这一点的?试做简要分析。
1、⑴妻子和儿女 ⑵纵情饮酒
2、剑外忽传收蓟北
3、“收蓟北”;抒发了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表现了诗人渴望国家统一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当诗人一听“收蓟北”的消息后,“初闻涕泪满衣裳”──欢喜得泪流满面,以泪写喜,更是喜极而泣、悲喜交集的最生动的写照。“漫卷诗书喜欲狂”──由流喜泪而呈喜态,写出了此时此刻诗人内心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狂喜之情。“白日放歌须纵酒”──由呈喜态而放声高歌、纵酒痛饮。“青春作伴好还乡”──这里由欣喜若狂到迫切思归。最后两句仍然写“还乡”,是想像中具体的回家路线,更让人想见诗人归心似箭的急切而喜悦的心情。全诗喜始喜终,一贯到底,给人以强烈的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