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古诗文
即事①
宋·徐侨②
在家贫亦好,居官贫更宜。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客至草具杯,事闲遣兴诗。外此了无挠,淡然心地夷。
【注释】①即事:就眼前的事物、情景作诗。②徐侨:南宋政治家,浙江义乌人,吕祖
谦再传弟子;中年曾辞官归里十余年,潜心学术。
1.诗中具体表现“贫亦好”情趣的一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诗歌中找出最 能体现诗人心境的一个词语,并说说你的理解。
答:
1.【答案】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2.【答案】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是“淡然",体现了诗人享受朴素宁静生活的淡泊情怀。
古诗阅读
佳洲中学九(1)班准备以“古诗中的菊花”为题,编辑一本古诗评注集。下面诗歌是其中的两首,请你帮助他们完成评注。
宋·杨万里 宋·范成大 物性从来各一家, 寂寞东篱湿露华, 谁贪寒瘦厌年华? 依前金靥照泥沙。 菊花自择风霜国, 世情儿女无高韵, 不是春光外①菊花。 只看重阳一日花。 【注释】①外:见外。 | 【评注】 (甲)诗偏于理性,前两句从“ ① ”入手,用其它花来衬托菊花;(乙)诗精于描绘, “ ② ”一词写出了菊花的灿烂美丽。(2分) (甲)诗直抒胸臆,赞美了菊花 ③ ;(乙)诗借花抒感,表达了作者 ④ 。 |
1①物性 ②金靥 ③主动选择风霜,傲霜斗寒的品性 ④讽刺世人的庸俗之情(讽刺世人没有高雅情趣)或:对菊花虽遭冷落依然灿烂的高洁品行的赞美。
阅读下面的古诗
江上
宋·董颖
万顷沧海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选自《宋诗鉴赏辞典》)
1.前两句诗写出了“水”“天” _ _ 、__ _ __的特点。
2.诗中暗示了诗人将远行,伤别离。你从哪一句中读出这一点?请简要分析。答:
1.【答案】(1)空阔(宽阔、高远) (2)澄澈(明净)
2.【答案】示例一:第二句 。写飞翔的白鸥成双成对,暗示诗人与亲人别离的形单影只。
东坡①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②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
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清幽,宁静
2.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恬淡旷达(乐观)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
月螺川①早发
【明】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长江流远梦,短棹②拔残星。
露湿鸥白衣,天光雁字青。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③。
【注】①螺川:螺山,委婉如螺,在江西境内,南临赣江,风景秀丽。②棹(zhào):船桨。③孤亭:这里指螺江。
诗人:王猷定(yóu)(1598—1662),字于一,号轸石,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散文大家,诗人。他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辈科名显达,但他并不追逐功名利禄。
1诗中哪些自然景物表现了“螺江早发”的“早”?
答:
2 “景中有情”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诗句作赏析。
答:
1.【解析】找出诗人出发很早的自然景物即可。参考答案:月落、残星、露湿、天光
2【解析】联系诗句中诗人抒发的情感具体分析即可。参考答案:通过写水天苍茫中回望螺川好似一座孤亭,来表现自己孤独的心境,表现离别螺川时的伤感之情。或通过写自己在舟中放眼远望,看到鸥鸟和大雁在天际水雁飞来飞去,引发和暗藏了离别螺川的依恋之情。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表现大海的气概,创造了开阔的意境。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诗人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表达了自己变革现实的理想无法实现的伤感与失望。 C:江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这两句描写极其寒冷的边塞秋天,秋雁毫无逗留之意,如此景物与词人家乡大不相同。 D: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诗句中两个比喻用沦陷区反衬解放区,表达出诗人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和真挚情感。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1.对“黄梅时节”所表明的时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早春 B.暮春 C.夏季 D.秋季
2.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前两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以“热闹”的环境来反衬雨夜的“寂静”。
B.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C.第三句点题,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1.C
2.B
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1.诗题中的“人日”指的是哪月哪日?从诗文中找答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出对“思发在花前”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是说自己在花丛前面萌生了回乡的想法。
B.是说自己在花开以前就萌发了回乡的想法。
C.是说自己思乡之情随春天到来而萌生了。
D.是说自己回乡的心愿在春天里变得强烈起来了。
3.从诗的内容看,作者人在何方?所思之处又在何方?简要说明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正月初七
2.B
3.作者人在南方,所思之处在北方。理由:春天雁由南向北飞,由“入春才七日”和“人归落雁后”两句可推知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是________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________诗,内容上属________之作。
2.如果把依次每五字看做一句,诗中哪两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唐 律 思乡
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3.顺利。从3、4句可见
4.新的东西是挡不住的,人应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
5.从北固山往洛阳寄,向北方寄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全诗四句共两层意思,前两句为第一层,侧重写天门山的________景色,后两句为第二层,侧重写天门山的________景色。“两岸青山相对出”,一个“________”字,逼真地写出东西两山从江岸伸向江心的态势,给人以________态美的感受;“孤帆一片日边来”写________由远而近,由小而大,暗切题中的“________”字。
2.选出下面内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碧水东流至此回”意思是长江流往此处因天门山的阻挡被迫改变了流向,折而向东。
B.这首诗的整个画面显得色彩缤纷,最能表现色彩的词语有“碧水”中的“碧”,“青山”中的“青”,另外“日”和“帆”虽不直接表现色彩,但也隐含了这一方面的内容。
C.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D.这是一首写景诗,作者没有直接阐发哲理或抒写情怀,但从其呈现出来的山水意境中,我们能感受到他那豪迈奔放的情感。
1.雄奇 秀丽 出动 孤帆 望
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