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下面对《饮酒(其五)》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答,写出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操守之美。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虚,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 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写出了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
阅读古诗《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 ,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 之情。
2.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山随平野尽”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试作简要赏析。
答:
1.叙事;思乡。
2. “随”字用得好,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
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 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提。
【注】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1.本诗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苏轼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与本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问诗人运用哪些具体景象表现了“钱塘湖”堪比“西子”的秀美景色?
答:
1抒情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
2水面、云脚、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 绿阴。
阅读下面宋诗
山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 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1.发挥想象,描绘“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所呈现的画面。答:
2.有关雨的诗很多,而这首诗写雨比较独特,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
1.示例:整个夜里,林子里充满静谧,墨蓝的苍穹中闪烁着疏朗的星光,烘托出异常皎洁光亮的月华。天气晴和,不见一丝云彩,也听不到半点雷声。
2.示例1:这首诗独特在于诗人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或烘托、虚写、联想想象),通过写见到“溪流急” ,来表现他山之雨的急和猛。示例2:写山雨,而在前三句却不着一个“雨”字,只在最后一句点出“他山落雨来”,构思精巧,出人意料。
阅读下面的诗歌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
答:
2.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答:
3.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答:
1. “中原地区”或“中原”或 “中原大地“或”中国“。
2.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敢于和盛大的曹操、刘备抗衡,连一代之雄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
3.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若只答“借古讽今“不得分);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题齐安城楼
杜牧
呜轧①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②。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1)请说说你对第二句中“寒”的理解。
答:
(2)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
答:
(1) “寒”既写出了水中汀州在黯淡无光的夕阳照射下的清冷场景,也暗示了诗人的凄凉心境。
(2) “七十五”以较大的数目写出了诗人家乡的遥远,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因思乡而产生的惆怅(或落寞、失落、怅惆等)之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即上林苑,古代宫苑名。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新春景象。
答:
2.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答:
1要点:柳条微曳,新芽初绽,嫩黄点点,尚未匀称。
2. ①反衬。用“花似锦”来反衬早春“清景”,表达对早春的喜爱。②虚实结合。初春之景是眼 前之景,是实写,“花似锦”为想象之景,是虚写,表达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③对比。“看 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对比,强调二者不 同的审美情趣。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诗的前四句描绘了送别时怎样的景象?试加以描述。
答:
(2)结合全诗,写出尾联中“空相向” “何所期”所表达的情感。
答:
⑴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一片凄凉!天空飘忽着朵朵寒云,归来的路上正遇上暮雪纷飞。(意近即可)
⑵诗人为朋友远去而徒然伤悲,为相见无期而惆怅,表达了难舍难分之情。
【古诗阅读】
遣兴
【清】袁枚
爱好 ①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②,头未梳成不许看。
【注释】①爱好(hǎo):追求艺术价值高的诗作。②初笄(jī)女:刚成年的女子。
这是一首论诗的绝句。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阿婆还是初笄女”的理解。答:
这里的“阿婆”喻自己的诗作,还没有修改润色好,就像“头未梳成”的“初笄女”,是不肯让人欣赏的。(也可喻指诗人自己,他把自己当成写作的新手,因为写作水平不够高,所以不愿展示自己未修改好的作品。)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答:
(1)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2)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