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请在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中任选一联,从写法角度作简要的赏析。
答:
2.尾联“人生自古准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参考答案:示例:颔联:以“风飘絮”“雨打萍”为喻,形象地抒写了国家山河破碎、个人身世飘零的悲哀。颈:巧借“惶恐”“零丁”两个地名的谐音双关,暗示了形势的险恶、作者境况的危苦和对前途的忧虑。
2参考答案:示例:表达了作者合生取义、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诗中将无形的愁思具体化,并表现出愁思很多的一个字是 ;作者埋怨船“不管烟波与风雨”都要出发,“烟波与风雨”既指自然的现象,也指 。
载;社会的险恶,人生的困难、坎坷等。
阅读下面的诗歌
山 行
清· 姚 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 注】蘼芜(míwú):香草名。
1. 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
答:
2. 结合全诗,分析“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1. “窈窕”一般是形容人形体美好的,在这里形容春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轻柔的春风带给人们美好的感觉。(也可以联想为:散发着清香的靡芜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如舞姿飞扬,情态美好。)
2. 诗人沐浴着春风,轻快地行走在山间,踏着夕阳,听着鸟鸣,看着周围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风光,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以下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题目中“酬乐天”是什么意思?
答:
(2)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A.首联,诗人回顾了自己不幸的遭遇,心情酸楚而愤懑。
B.颔联用“烂柯人”之典表达了对被贬被害朋友的怀念。
C.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沉舟、病树”呼应了首联。
D.“长精种”即振作精神,写出了诗人的乐观、豁达。
(1)以诗赠答(酬答)白居易 (2) B
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写诗人自己轻车简从,要到西北边塞的居延慰问将士。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中,诗人把自己比作“征蓬”“归雁”,充分表达了这次出使边塞时愉悦和舒畅的心情。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刻画了雄辉壮美的塞外风光,体现了苏轼对王维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都护在燕然”中的“燕然”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的“燕然”,同指燕然山,东汉窦宪曾在此刻石记功。
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答:
示例一:“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示例二:诗中的“直”字与“圆”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示例三:把孤烟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之下,渲染了边塞苍凉之美,“孤”字烘托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心情。
【古诗阅读】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诗的颔联、颈联写出了环境 、 的特点,“空人心”的意思是指禅院的景色使人内心 。
2.诗的尾联动静关系处理得很巧 妙,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
1.宁静,幽美(突出“静”和“美”之意即可),杂念顿消(纯净、安然,意思对即可)
2. “静”是指“万籁俱寂”,“动”是指“钟磬音”,用钟磬音的悠扬不绝衬托环境的幽静,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
阅读下面一首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o
答:
1.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古诗赏析 对下 面这首古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本诗是作者为答谢白居易所作。全诗感情真挚,浓郁中见豪放,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B:颔联运用了一个典故“闻笛赋”,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C:颈联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包含着事物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诗句富含哲理,具有普遍意义。 D:尾联是本诗的点睛之笔,“长精神”三个字,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答:
(2)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答:
(1)“愿”在诗中指的是诗人向往田园生活,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2)“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 没有丝毫修饰,运用口语,平和亲切;“道狭草木长”“带月荷锄归”随口而出,平淡朴素,清新自然,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