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杜甫《春望》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望中所见,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B: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采用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C:“家书抵家书”写出战乱年代,一封普通家信是多么难得,多么值钱啊!急切希望知道家人是否平安的消息。 D: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的艺术形象。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阅读刘禹锡《秋词》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A:第一、二句形成了鲜明对比,自古以来人们是逢秋悲寂寥,而作者却认为秋日比春天更为美好,诗乐观明快的风格已定。 B:第三句是一幅豪迈高旷的图画,晴空万里,排云而上的白鹤,其实也是作者高远爽朗心情的反映,所以第四句就和白鹤一样直达碧霄了。 C:“秋日”喻指改革成功后晴天丽日的美好前景,而“春朝”喻指未经改革时社会上的混沌状态。 D:全诗立意新颖,意境开阔,情调高昂。这首诗抓住“一鹤排云”的典型形象,体现了作者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
《清平乐》 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①花残,斜阳却照阑干②。双燕欲归时节,银屏③昨夜微寒。
【注释】①紫薇:花名,凌霄花的别名。朱槿,花名,即扶桑。②阑干:横斜的样子。③银屏:镶银或银色的屏风,借指华美的居室。
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这首词抒发了主人公在 时节淡淡的哀愁。作者没有正面写情,读来却使人品味到句句寓情、字字含愁。词的上片写主人公睹景醉卧,下片则通过残花、斜阳、
等景物表达了浓重的 、 之情。
金秋(秋季)双燕(“银屏”是借代,且写的是“昨夜”,故不应在答案中),愁苦、孤独
(一)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次北固山下 (次: )
风正一帆悬 (悬: )
2、下列对诗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B.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对仗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C.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脍炙人口,请你写出其大意。
1、次:停泊 悬:高挂。
2、D
3、红日从海上升起,残夜正被驱散;春意已在萌动,寒冬就要结束
《观沧海》中写大海动态的景观,表现大海的壮阔气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注】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醉别江楼橘柚”,直叙其事,并交代了地点和季节。
B.“江风引雨入舟凉”,写出了诗人迎风沐雨的畅快。
C.诗人想象,朋友不久就要到达潇湘,那时夜泊江上,孤月高悬,两岸猿啼声声入梦。
D.末句的“长”字写猿声,使人想起《三峡》中的“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
1答案:B
解析:这句表现了诗人登舟送客的惜别场景,暗含心中对友人的不舍和对离别的伤怀,而不是题干中所说的“迎风沐雨的畅快”。
2答案: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感情的把握能力。解答时,要充分联系时代背景和诗歌中的关键词据作答。题目“送魏二”可以看出本诗讲的是送别友人的事,从诗中的“凉”“愁”“长”等可看出表达的是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欣赏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
⑴ 这首诗第二、四句先后两次写“巴山夜雨”,其内涵有什么不同?
⑵简析第二句诗中“涨”字的妙处。
⑴第一次是实写,是诗人现实中的背景,它点明诗人当时所在的时空位置;第二次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情景。
⑵用一“涨”字既写出了巴山夜雨秋池水满这一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又流露出了远在巴山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了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回答问题
嫩绿的芽儿
冰心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选自《冰心诗集》)
⑴“芽儿”“花儿”“果儿”三个意象的排列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⑵“嫩绿”“淡白”“深红”在诗中各有什么含义?(选择两个回答)
⑴不能。这个排列顺序暗指果树从抽芽、开花、结果并让人们欣赏到将结果奉献于人类的过程,这一过程正好对应了青年的人生过程;“芽儿”“花儿”“果儿”所说的话与各自的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⑵“嫩绿”显示了“芽儿”的活力与朝气;“淡白”说明了“花儿”的朴素无华,纯洁,不追求华丽的外表;“深红”象征着“果儿”的成熟、丰硕和美丽。
春 雪
﹝唐﹞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请结合具体词语分析白雪的形象。
【答案】“却嫌”和“故”两个词语用了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雪的美好而富有情趣,仿佛猜透了人们的心思,要给人们带来欣喜。
【试题解析】手法鉴赏:首先要点明手法,并做解释;接下来,交待这一手法突出了事情的什么特点; 最后挖掘出表达的情感。每一步一分。
诗歌赏析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作者白居易是 代著名诗人,他的诗往往通俗易懂,明白如话。
2.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夜雪的?
3. 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
1.唐 2.触觉、视觉、听觉 3.参考:孤寂凄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