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下片抒发了哪几种情感?请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抓住“送春归”“送君归去”及“和春住”几个关键性词语来揣摩。
答案:惜春之情、送别之情以及对朋友的祝福之情。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个比喻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从眼波的含情和美人眉峰的美丽来感悟浙东山水的美好。
答案:词人把流水喻为美人流转的眼波,把山峦喻为美人蹙集的眉峰,将无情的山水化作有情,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
谁言寸草心, 。 (孟郊《游子吟》)
报得三春晖
诗词阅读
欣赏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桂源铺
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1)、诗中最能体现“万山”对溪水态度的一个词是: 。
(2)、诗中的溪水具有怎样的精神?
(1)、不许。(2)、示例:溪水具有不畏艰难险阻、不屈不挠、奋勇向前的精神。
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问题。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___________”著称。
(2)请你分析《繁星》《春水》中这类诗歌的特点。(提示:可从艺术、语言、形式方面进行分析,答出两点即可)
(1)冰心 爱的哲学
(2)示例一:艺术上,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示例二: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
示例三: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示例四:擅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生动形象,有韵味。
示例五:这类小诗常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赏析古诗:归田园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了什么?(3分)
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
3、《陋室铭》中有一句,表现作者鄙弃官场生活的句子是: , 。
1、作者辞官归田,虽然耕作不佳却乐在其中,可见其本意在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安适。
2、表达了诗人宁可归隐田园,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行。第二问的答案是开放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如归隐遁世是他消极的逃避现实的表现或当时社会现实__,他无力抗争,只好逃避等。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下面这首诗,所写的节日是(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中秋 B:重阳 C:端午 D:除夕
(一)
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释:①明卿:作者的好友。 ②楚:楚地。 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环境的 、 的特点。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 “凄清、迷蒙。
2. 对友人的同情和依依不舍之情。
初晴游沧浪亭④ 宋 苏舜钦
夜雨连明②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①沧浪亭:苏州园林之一。②连明:直至天明。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2)这首诗运用多种表达技巧,任选一个角度进行鉴赏。(3分)
(1)前两句描写了一幅生机勃发、静谧安宁的画面。春日雨霁,亭前池子里的水涨了不少,天上轻柔的云不断在池中变幻着倩影。(3分)表现了诗人闲适恬静由衷喜爱沧浪亭景色的心情。(2分)【评分标准】描述画面正确得3分,表现心情正确得2分。意思对即可。
(2)①情景交融。全诗无一字言情,但景中寓情,以景传情。②运用拟人。“娇”“弄”两字神韵毕现,描绘出时而薄云遮日,时而云破日出的阴晴不定的景象。③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寂(或衬托手法)。第三句写花竹静立,第四句写乳鸠鸣啼,更突出环境的静谧。
【评分标准】任选一点赏析,意思对即可。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唐]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颔联除了对偶,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效果?
。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比喻。用“浮云”比喻漂泊不定,“流水”比喻时光消逝,生动形象(或对比。用“一别”的短暂与“十年”的漫长相对比,突出了人世的沧桑,言简义丰)
2.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