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
“闲”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闲”人含义是:①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②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③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
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须扣住“月”字概括。)
月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中月色”(或“月色空明”)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1、月光 竹柏影 比喻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2、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3、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②“念无与乐者”:可见其很少有人与他交游往来,“闲”。
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
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句中“流”字,好在哪里?
2.描绘“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热闹场面,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1.“流”字用得极妙,使满篇生辉,极写少女顺着水流身子忽而侧身向左,忽而侧身向右采摘荇菜的忙碌和姿态的优美,使全篇充满了动感和生机。
2.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婚恋的希求和良好愿望。
阅读下面的诗歌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试描绘“竹外桃花三两枝”所展现的美景。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示例:(江岸边,)一片竹林稀稀疏疏,颜色青翠;远处,三两枝桃花悄悄绽放,色彩鲜艳,(似乎向人们报告着早春的到来)。
2.表达了诗人对惠崇画作的欣赏]、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看画中之景时的喜悦、高兴之情)。(意思对即可)
古诗鉴赏。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 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
2、翻译后两句,并说说作者以落花自喻的用意。
答:
1、全诗抒发了自己辞官离京是的复杂感情,
2、作者以花自喻,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自信其高尚志节更能感召年青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