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阅读三则古诗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写下此诗。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不见曦月( ) ⑵乘奔御风( )

⑶往来翕忽( ) (4)其岸势犬牙互( )

2.翻译下列句子。

⑴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早发白帝城》由《三峡》化出,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

4、[甲][乙]文中划线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描写方法上有何相似的地方?

5、下面句中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⑵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⑴太阳与月亮 ⑵即使 ⑶轻快敏捷的样子(4)参差不齐

2.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⑵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早发白帝城》用猿声衬托行船的快和作者的心情,《三峡》用原声带哀转久绝表现峡谷幽长的特点,渲染了秋天三峡的萧瑟气氛。

4.[甲]文中句子写出三峡水流湍急、水势险恶的特点。[乙]文中突出了小石潭的清澈。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5 ⑴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轻松喜悦之情。

⑵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压抑、忧伤的思想感情。

阅读苏轼的《赤壁》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阙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时的场面,下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位挽弓劲射的志士形象,反映出诗人的豪情狂态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B:词中“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C:诗人在词中多次用典,以孙权、魏尚自比,以“天狼”借指敌人,直接表达自己期盼重被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D:诗人用语刚劲,挥洒自如,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完成了艺术形象的塑造,体现出诗人粗犷、豪放的风格。

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

 “闲”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闲”人含义是:①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②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③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

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须扣住“月”字概括。)

月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中月色”(或“月色空明”)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1、月光  竹柏影  比喻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2、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3、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②“念无与乐者”:可见其很少有人与他交游往来,“闲”。

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

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句中“流”字,好在哪里?

2.描绘“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热闹场面,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1.“流”字用得极妙,使满篇生辉,极写少女顺着水流身子忽而侧身向左,忽而侧身向右采摘荇菜的忙碌和姿态的优美,使全篇充满了动感和生机。

2.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婚恋的希求和良好愿望。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