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选出对杜牧《赤壁》赏读有误的一项: ( )
A.、这首借古咏怀诗就前代历史中某一点生发开来,以小见大,抒写政治失意之情。
B.、“铁未销”表明在赤壁大战中,埋在泥沙中的残破武器还没有来得及销毁。
C.、第二句借物以怀古,意思是说我把它拣起来,洗磨之后,还能辨出是三国时代遗物。
D.、最后两句议论,告诫晚唐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语言含蓄,怀古之中又透伤今。
B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
下面是同学们对上述诗歌的品析,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入”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时序的变迁、新旧的交替。此联既写美景,又含哲理。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搔”,写解愁的动作;白发“更短”,突出愁的程度。诗人在离乱伤痛之时,叹息衰老,更添悲愁。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夕阳西下,崇山峻岭间,狼烟升起,城门早早关闭。此句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D: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一座,流水潺潺,几户人家,幽静安适。此句反衬出流落他乡孤独无助的游子内心的凄凉。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A
阅读杜甫的《春望》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指出下列选项中有错误的一项( )
A:这两首诗都写到了春天的景物,但表达的诗人情感是不一样的。前者写出了对国都沦陷的悲痛之情,后者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B:《春望》借花鸟来表达诗人那种伤乱思家的感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伤;《钱塘湖春行》借花鸟描绘了春的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C:“城春草木深”写的是春天草木茂盛的情景,“浅草才能没马蹄”写的是初春草浅,柔嫩的特点。 D:《春望》的“望”字指的是诗人一方面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钱塘湖春行》的“行”字是这首诗的线索,通过诗人的“行”,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
(一) 阅读三则古诗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写下此诗。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不见曦月( ) ⑵虽乘奔御风( )
⑶往来翕忽( ) (4)其岸势犬牙差互( )
2.翻译下列句子。
⑴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早发白帝城》由《三峡》化出,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
4、[甲][乙]文中划线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描写方法上有何相似的地方?
5、下面句中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⑵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⑴太阳与月亮 ⑵即使 ⑶轻快敏捷的样子(4)参差不齐
2.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⑵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早发白帝城》用猿声衬托行船的快和作者的心情,《三峡》用原声带哀转久绝表现峡谷幽长的特点,渲染了秋天三峡的萧瑟气氛。
4.[甲]文中句子写出三峡水流湍急、水势险恶的特点。[乙]文中突出了小石潭的清澈。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5 ⑴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轻松喜悦之情。
⑵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压抑、忧伤的思想感情。
阅读苏轼的《赤壁》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阙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时的场面,下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位挽弓劲射的志士形象,反映出诗人的豪情狂态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B:词中“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C:诗人在词中多次用典,以孙权、魏尚自比,以“天狼”借指敌人,直接表达自己期盼重被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D:诗人用语刚劲,挥洒自如,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完成了艺术形象的塑造,体现出诗人粗犷、豪放的风格。
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
“闲”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闲”人含义是:①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②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③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
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须扣住“月”字概括。)
月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中月色”(或“月色空明”)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1、月光 竹柏影 比喻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2、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3、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②“念无与乐者”:可见其很少有人与他交游往来,“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