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凉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飏,飞飏,飞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他的衣襟,
贴近他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1.给加粗字注音。
翩( ) 麓( )
2.诗人把自己比作雪花,借此去追求 。
3.文中反复出现“飞飏,飞飏,飞飏”表现出一种 的执著。
4.“她”是诗人美的理想的代称,那么最后一句“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如何理解?
1.piān lù
2.自由、美好 点拨:要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
3.坚定、欢快、轻松自由 点拨: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出来。
4.诗人愿化作雪花,自由地毫无拘束地飘舞在空中,去追寻永恒的东西。他借雪花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欢乐,一旦追寻到美好的东西,就再也不会放弃。
点拨:抓住“溶入”一词来理解。
七律
__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①,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②追穷寇,
不可沽名③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注①苍黄:变化急剧。②剩勇:没有用完的勇气,旺盛的士气。③沽名:买名声,追求虚名。
1、你能简单概述一下"不可沽名学霸王"中用的一个典故吗?
2、与"不可沽名学霸王""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带点词相关的两个成语分别是 , 。
3、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钟山风雨起苍黄 风雨:
(2)天翻地覆慨而慷 慨而慷:
4、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作者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都与本诗相同,这篇课文的题目是:《 》,体裁是 。
5、关于这首诗,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虎踞龙盘"据说语出于诸葛亮对孙权说的"秣陵地形,钟山龙盘,石城虎踞,真帝王之都也。"这句话中的"秣陵""钟山""石城"都指南京。
B.《孙子兵法》上说"穷寇勿迫",诗中的"追穷寇"反其意而用之,是一种创造性运用。
C.本诗前四句偏重于论理,而后四句偏重于记事。
D.尾联"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引用唐代诗人李贺的诗。
1、秦末,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兵力远胜于刘邦,但他贪图虚名,几次失掉战机,最后落得垓下被围,乌江自刎的悲剧结局
2、沽名钓誉;沧海桑田
3、风雨:这里指百万雄师大军压境,兵临城下的革命形势。慨而慷:即慷慨之意,这里指人民群众激昂的革命情绪。
4、《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
5、C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郭沫若写于20年代初期)
1.诗中加点的“是”可有可无吗?试分析。
2.请给最后一节划分节奏。
3.(1)“闲游”和“来往”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2)“朵”换成“颗”行不行?为什么?
4.诗人通过联想和想象描绘天上的街市的景物时,语气_________,从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来。表明作者____________。
5.诗人想象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如何,合理吗?
6.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7.试比较《雷电颂》和《天上的街市》在抒情方式上的区别。
1.不是;它起着凑足音节的作用,使语句更舒展,同时更能表达赞赏的口吻。
2.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3.(1)不能。“来往”是牛郎织女过天河相见。在天街悠闲地游逛,只能说是“闲游”。
(2)不行。“朵”说明流星如花儿般的美丽,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4.极其肯定 “定然” 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存在,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5.牛郎织女解放了,生活自由幸福。诗人想象合理,因为诗人依星象来想象,银河淡淡的,浅浅的,也不甚宽广。作者这样写,表达了对__的__,对自由的向往。
6.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忧郁。
7.《天上的街市》通过联想和想象含蓄、婉转地抒发感情,流露出淡淡的忧伤,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失望,对自由的向往。《雷电颂》直接表达爱憎情感,气势磅礴,酣畅淋漓。通过拟人、呼告、排比、反复把积聚内心的情感激流喷泻出来。
阅读(三)
蓝色蛹·金色蝴蝶
蓝色----流动的忧郁
我想我是迷路了。
城市里的道路迷迷转转,我却总也找不到出口;高高耸立的密密的楼群将天空割离成一张破碎的脸。除了年轻,我什么也没有。
母亲临死前冰凉的手指,父亲的叹息,后母的面孔……在我眼前飞转,织成一张网,我想逃,无奈跑不出去。
我站在堤岸上看海,那些蓝色的波涛向我涌来。我深深理解堤岸的悲哀:想远远退开,却又动弹不得。蓝色的忧郁从我的眼睛里流出,流过我的脸庞。
蛹----自缚的悲哀
我拒绝那个女人介入我的生命。我无法将她当作我的母亲。
我拒绝了这个世界,我当作整个世界都是不爱我的。
我看过一幅画:一个孩子站在广阔的芦苇丛中,没有云,没有风,没有走出去的方向,只有寂寞来来回回穿行的声音。
我也知道,我疏远了爱,疏远了世界。
梦中,一只小小的蓝色蛹在轻轻哭泣。
金色----我爱上了世界
今天,她带我去看日出。
我看看金灿灿的阳光一点点将海水忧郁的蓝色吞没。她送给我一张CD--《new baby boom》,我不知道如何翻译,她告诉我是:“新生的孩子”。
她在晨光中对我微笑,握住我的手,对我说这个世界其实很美,有很多人在爱我:我的父亲,在天堂的母亲,还有她。
我转过身去,悄悄擦掉眼泪。
蝴蝶----破茧后的美丽
我感到背后隐隐的痛,转过头,惊奇地看到了一双金色的翅膀。
原来,我正在一步一步接近爱。亲近美好,才会认识美好。
当我冷眼旁观时,生命是一只蓝色的蛹;当我热情相拥时,生命是一只金色的蝴蝶。破茧而出的过程,也是感情变化的过程,亲近世界的过程。
用爱的眼睛看世界,我也如此美丽!
1、作者在文中时时表露着真情,又处处流淌着诗意,在真情与诗意的交融中,体现出小作者感情上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2、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我”的家庭生活发生变化的过程:
—— ——
—— “我”重新发现并找回家庭的爱。
3、本文在手法上和《海燕》一样运用了象征,根据你的理解,本文中:
“蓝色”象征
“蝴蝶”象征
4、用简洁的语言谈谈你阅读这篇文章后受到的启发。
1、【解析】在字时行间里寻找。 【答案】由忧郁转向明朗
2、【解析】从全文角度一一归纳。【答案】丧母——父亲再娶——“我”与后母的隔膜——后母带“我”去看日
3、【解析】结合文章的中心进行答题。【答案】“蓝色”象征孤独、封闭 “蝴蝶”象征自由、热爱
4、略
阅读(二)
(1)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3)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4)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5)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6)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7)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8)──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9)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的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10)──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将(1)—(5)段文字划分层次。(用“︱”标出)
(1)(2)(3)(4)(5)
2、分析下面的句子的含义。
(1)“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 ——是的,遮不住的!”
(2)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3、“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它作全诗结束语好在哪里?
1、【解析】结合课文的写作背景和具体语境进行理解。
【答案】(1)不管反动派怎样企图阻止历史车轮前进,革命都将取得胜利。(2)象征着沙皇反动势力对人民残酷的__。
2、【解析】结合文章的中心解答。
【答案】表达了无产阶级对反动势力的无比愤怒和渴望大规模革命风暴早日到来的思想感情。用这一句作为结语,语势有力,语调高昂,富有感召力和战斗力。
3、【解析】这一段文字概括的公式:时间+谁+干什么。
【答案】暴风雨将临之时,海燕高傲地飞翔,以乐观的精神和胜利的信心,十分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阅读(一)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他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1、这段文字的作者是高尔基,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自传体三部曲《》、《》、《》。
2、第一至三段对海燕的描写表现在三个方面,试从文中选出相应的语句写在横线上。
(1)从情态上描写的句子:
(2)从动作上描写的句子:
(3)从声音上描写的句子:
3、句子分析: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两个“一会儿”的并列句和“它叫喊着”,着重表现了海燕的什么精神品质?
4、概括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1、母亲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2、【解析】可根据情态、动作和声音的要求在选文找出 【答案】(1)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2)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3)它叫喊着
3、【解析】回答这个问题应紧扣原题的提示。两个“一会儿”句中应抓住“碰”、“冲”两个动词表达的作用,它写出了海燕的勇敢无畏;“叫喊”一词一方面写出对暴风雨的渴望与呼唤,另外从“乌云听出”句侧面显示出其 “欢乐”的情绪,从中透出必胜的自信。
【答案】勇敢、欢乐,对暴风雨的渴望,对胜利的信心。
4、【解析】做这类题目时可将写同一内容的文字归为一层。【答案】(1)(2)︱(3)(4)(5)
阅读下面诗句,回答文后问题。
最近,妈妈总爱捉住我,
逼我背一支古怪的儿歌: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听说这是一位古代的神童,
七岁时写下的“大作”。
可我却背得结结巴巴,
气得妈妈说我“笨脑壳”。
我只好背得滚瓜烂熟,
妈妈显得特别快活。
从此,每当家里来了客人,
我都要牵出这只倒霉的“鹅”。
听到了一声声的夸奖,
妈妈就奖我美味的糖果。
好像这是我写的诗篇,
其实,我压根儿没见过白鹅.
我家小小的阳台上,
连只小鸟儿都不曾飞落。
更别说从那“曲项”里,
向天唱出美妙的歌?!
真的,我不愿当什么“神童”,
更不想靠“白鹅”啄来糖果。
如果妈妈带我去趟动物园,
那才是我最大的快乐!
1.诗的第二节中所说的“古代神童”是谁?生活在什么朝代?
2.诗中画线的句子是什么意思?请用你自己的话来表达。
3.写出能表现全诗主题的句子。
4.这首叙事诗中,妈妈的行动描写细致传神,很好地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请联系有关诗句作具体分析。
5.你的妈妈是怎样一个人?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一谈。
1、骆宾王 唐朝
2、每当家里有客人时,爱慕虚荣的妈妈都要让我给客人们表演背诵《鹅》这首诗。
3、我不愿意当什么“神童”,更不想靠“白鹅”啄来糖果。如果妈妈带我去趟动物园,那才是我最大的快乐!
4、“捉住”写妈妈的动作,写出了妈妈的严厉,逼迫我背古诗;“气得”写妈妈的神态,体现妈妈的性子急,为背不出诗歌的我而发怒;“显得特别快活”写妈妈的神态,表现妈妈为我能背出诗而高兴。
5、略,妈妈在孩子的成长中,一般扮演教练、老师等角色,答题时,同学们要根据自己妈妈的特点来谈。
黄河颂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三段诗歌的大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黄河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它表现出我们的民族精神。”一句,你认为“民族精神”是指一种什么精神?
4.这首诗歌写道:“有多少英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你知道在历史上,在黄河畔有哪些民族英雄?请简述其事迹。
5.“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的含义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1.第一段:点明黄河具有英雄的气魄,是民族精神的象征。第二段:从不同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第三段:抒发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2.坚毅执著的流向,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气势,百折不回的韧性,横断南北的气概……表达了强烈的民族感情:为拥有黄河而骄傲,为自己是黄河哺育下的中华儿女而自豪。
3.坚韧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大意正确即可)。
4.能举出古今炎黄子孙饮黄河之水、生息繁衍、借黄河之屏障抵御外侮的例子即可。
5.指黄河向左右两岸延伸出千万条支流。
一对可爱的姐妹, 彼此虽隔天涯, 当东方露出鱼肚白,
大自然——母亲把她们养大。 却有着同样的色香。 当天上的花终于凋零,
天上的花叫星星, 星星的亮光,花儿的笑, 看那一滴滴晶亮的白露,
地上的星星叫花。 交映在中宵的良辰。 人间的星星泪珠儿盈盈。
1. 着感情默读全诗,分别用“/”和“· ”直接在上文的最后一节标示出它的朗读节奏和重音,并简要说明理由。
2. 人说,这首小诗艺术上最成功的地方是它新奇的想像。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全诗内容,具体加以说明。
1. 不设统一答案。例:当东方/露出/鱼肚白,当天上的花/终于/凋零,看哪,/一滴滴晶亮的/白露,人间的星星/泪珠儿/盈盈。理由:每句三次停顿,读来有节奏感,能体现诗歌的音乐美;把重音标在动词和形容词上,强调了星星消失,花儿承露的形态变化,渲染了诗中的悲剧美。
2.略
阅读下列诗歌
像牡丹,像芍药,像白荷……
神奇的浪花呀,变化莫测。
既然你没有输送养料的根,
为什么能开得这样蓬勃?
既然你没有吸收阳光的叶,
为什么能四季常开不落?
哦,你把理想和生命交给风,
永生便在献身时获得……
1.阅读本诗歌,看看本诗的描写对象 ,它具有“ ”的特点。
2.除了比喻外,本诗还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使得“浪花”的形象更丰满,更生动,更鲜明。
3.怎样理解“你没有输送养料的根”,却“开得这样蓬勃”这句话?
4.诗人在诗段中挖掘出的主题是(请用原句回答)
5.以“白云”为描写对象,模仿第1节诗的写法和句法,试“创作”一节诗。
1浪花 神奇
2.拟人
3.形容海浪汹涌澎湃,一浪接一浪,一浪高一浪的壮阔场面
4.永生便在献身时获得
5.像羽毛,像羊群,像峰峦……变幻的白云呀,姿态万千。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