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引用的“鱼戏莲叶间”出自《汉乐府·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这首诗是当时南诗的代表作,当时北诗的代表是____________。

(2)请再写出两句描写江南风景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木兰诗》

(2)例: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三)

人生礼赞

朗费罗

不要在哀伤的诗句里对我说,

人生不过是一场幻梦!——

昏睡的灵魂等于是死的,

事物的真相和外表不同。

人生是真切的,人生是实在的

它的归宿并不是荒坟;

“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这话说的并不是灵魂。

我们命定的目标和道路,

不是享乐,也不是受苦;

而是行动,在每个明天,

都要比今天前进一步。

艺术永恒,时光飞逝,

我们的心,虽然勇敢、坚决,

仍然像闷声的鼓,它正在

伴奏向坟墓送葬的哀乐。

在这世界的辽阔战场上,

在这人生的营帐中,

莫学那听人驱策的哑畜,

要做一个战斗中的英雄!

别指靠将来,不管它多么迷人

让已逝的过去永久埋葬!

行动吧,——趁着现在的时光

良知在心中,上帝在头上。

伟人的生平昭示我们:

我们能够生活得高尚,

而当告别人世的时候,

留下脚印在时间的沙上。

也许我们有一个弟兄,

就行在庄严的人生大海,

船只沉没了,绝望的时候,

会看到这脚印而振作起来。

那么,让我们起来干吧,

对任何命运抱英雄气概;

不断地进取,不断地追求,

要学会劳动,学会等待。

1.作者的人生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认为人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别指靠将来,不管它多么迷人!让已逝的过去永久埋葬!行动吧,——趁着现在的时光!?

3.这首《人生礼赞》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1.乐观 真切的 实在的

2.这是作者对“未来、过去、现在”的辩证看法。未来是虚无缥缈的,不能作为依靠;过去只代表过去,不值得留恋;惟一能抓住的就是现在。因此必须脚踏实地地工作、奋斗,才能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3.每个人都面对漫长而短暂的人生,对人生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决定着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首诗是对人生的礼赞,通篇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气息,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作为初中生,应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踏踏实实地为之努力。

我来 了

严辰

我来了,

像一只大雁,

带着热情的歌唱,

从荒凉无边的沙漠,

穿过万里长空,

来到伙伴们生动活跃的队伍里。

我来了,

像山谷里流出的

一支清冷的泉水,

跳过岩石,冲过堤坝,

经过小河,经过大江,

奔流到广阔的

波涛汹涌的海洋。

我来了,

像一个飘泊的流浪人,

跨过饥寒的道路,

跨过被__的道路,

跨过侮辱和残暴

所铺成的艰险的道路,

含着一把辛酸泪投进了慈母的怀抱……

我来了,

带着长久的相思,

长久的爱慕。

我来了,

带着默默的骄傲,

和发自心底的

不可遏止的欢笑……

我来了!

1.诗歌大约写于1941年,和《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写作时间大致一样,我们看出全诗的格调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来了”,来到了“伙伴们生动活跃的队伍里”,来到了“广阔的/波涛汹涌的海洋”,来到了“慈母的怀抱”,实际这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采用了比喻手法,诗人把自己比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事物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展示了诗人苦难的经历。

4.这首诗和《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相比,有很多相同之处,比如,它们都歌颂了延安的火热生活,全诗的格调大致相同,都采用了比喻修辞等等,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5.你在课内外还读过哪些描写延安革命生活的诗篇或文章?

1.清新明快,积极高昂

2.延安的新生活

3.大雁泉水 流浪人  流动、不稳定、动荡

4.开放性题,能说出一点喜欢的原因就是值得肯定的。

5.如:《歌声》《记一辆纺车》(作者吴伯萧);《太阳的话》(作者艾青)等。同学们要接触更多的文学作品,丰富自己。

新月

何其芳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1.诗中写到的“我乘船归去”,“花香。夜暖”;是诗人的现实经历还是诗人的想像之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睡着了么?”这里的“你”实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抒写的是什么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这首诗中押韵的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想像之事

 2.故乡

 3.游子的思乡之情

4.船、山、天、岸

艾 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940年春)

 1.作者艾青,原名_____,现代著名______,他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是《________》。他的诗作运用________化的________诗体,抒发思想感情,语言朴素清新。

 2.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________年春天,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艰苦的相持阶段,中华民族正日益走向精神的________。

 3.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树》的开头“一棵树,一棵树”,采用反复的手法,着意强调和突现一棵棵“树”的形象。

  B.“彼此孤离地兀立着”反映了中华民族遭受凌辱的精神受到扭曲的现象。

  C.诗的第二段,由“彼此孤离地兀立着”的形象,进行相反联想,慧眼独具,“在看不见的深处”,看到“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D.“根须纠缠在一起”象征中华民族正在团结并凝聚成坚强的力量。

  E.这首诗采用的是“比”的手法,是把具体的人和物相比。

 4.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托物抒情的诗,诗歌以点带面,小中见大,在冷静的客观描述之中,寄寓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B.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用树的生存景观象征了当时的社会景观,两种景观相通的纽带是表面上孤离兀立,实质上团结一致。

C.“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拟人的手法,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写得生动可感,而且人格化。

D.全诗用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极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给人以多方位.多层次的启示,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1.蒋海澄     诗人 《大堰河》  散文  自由

2.1940  觉醒 

3.E

4.D

(二)

红的、白的、蓝的……

它不是石子,

却能使滚滚波涛

在我们心中激起,

它不会飞,

却能把我们带到奥妙的寰宇。

它没有口,

却能让我听到,

五洲四海的声响音律。

啊,它是什么?

是老师的粉笔,

——老师用智慧和心灵深情地把它浇铸。

1、给这首诗加一个标题: 。

2、本诗运用的两种修辞手法是 和 。

3、第一句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什么?

4、表达主题的句子是哪句?

5、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带到奥妙的寰宇:

听到五洲四海的声响音律:

 1.老师的粉笔 

2、排比;设问 

3、各种颜色的粉笔 

4、最后一句 

5、科学知识的世界;世界每个地方的消息。

(一)

时间是一把剪刀

     汪静之

时间是一把剪刀,

生命是一匹锦绮;

一节一节地剪去,

等到剪完的时候,

把一堆破布付之一炬!

时间是一根铁鞭,

生命是一树繁花;

一朵一朵地击落,

等到击完的时候,

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

1.诗中运用两组不同比喻,来表达同一个思想:

⑴第一节把时间比成          ,生命比作         ,裁剪的结果是           。

⑵第二节将时间比作          ,生命比作        ,击落后的结果是             。

2.诗人运用鲜明形象的比喻,为了说明什么?

3.诗人对“时间”形象的比喻,可以看作是诗人对         的形象描绘,是他        心情的间接表现。

4.诗的用韵严格:

⑴第一节是        句押韵,韵脚是          。

⑵第二节是        句押韵,韵脚是          。

5.作者在诗中赋予“时间”的含义是什么?

6.根据诗的内容和形式,运用恰当的比喻,续写一节。

1.⑴一把剪刀;一匹锦绮;一堆破布付之一炬⑵钱鞭;一树繁花;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 

2.人生本来是美好的,可惜时间太残酷无情,随着时间的消逝,生命惨遭摧折。

3.当时艰难处境;苦闷 

4.略 

5.暗指当时的__、冷酷的现实。 

6.言之成理成文即可。

读下面这首诗

 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写了两组意象,第二组意象的意思是:明月的银光装饰了你的窗户,而你的形象或许又进入他人梦中装饰了他人的梦。

B.诗人如同与读者面对面的聊天,“你”指的是读者,全诗明白如话,但又蕴含深意,耐人寻味。

C.诗歌把前一句的结尾作为后一句的开头,使诗行间的逻辑关系十分明确。

D.诗中主要词语(“你”“看”“风景”“装饰”等)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情调。这不使人动情,却令人深思。

2、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1.B 

2.A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散文诗,回答文后的问题。

  (甲)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节选自《海燕》)

  (乙)蛇高高地爬到山里去,躺在潮湿的山谷里,盘成一圈,望着海。

  太阳高高地在天空中照耀着,群山向天空中喷出热气,波浪在下面冲击石头……

  忽然,在蛇所待着的那个山谷里,天空中坠下一只胸膛受伤、羽毛上染着血迹的鹰……

  它短促地叫了一声,坠在地上,怀着无可奈何的愤怒,胸膛撞在坚硬的石头上……

  蛇吓了一大跳,敏捷地爬开去,但是马上看出,这鸟的生命只能维持两三分钟了……

  它爬到那受伤的鸟跟前,轻声说:

  “你要死了吗?”

  “是的,要死了!”鹰深深地叹了口气,回答说,“我美好地生活过了!……我懂得什么是幸福!……我英勇地战斗过了!……我见过天……你是不会那么近地看到天的!唉,你这可怜虫!”

  “那有什么了不起!我在这里很好,又温暖,又滋润!”而且它想:飞也好,爬也好,结果还不是一样,大家都要埋入黄土,都要化为灰尘……

  但是那勇敢的鹰忽然抖擞精神,微微挺起身来,向山谷里看了一眼。

  阴暗的山谷气闷不堪,散发出腐臭的气味。

  鹰施出全身的精力喊叫起来:

  “啊,要是能够再飞到天上去一次,那可多么好啊!我要把敌人紧紧压在胸膛的伤口上……啊,战斗多么幸福啊!……”

节选自《鹰之歌》

1.甲、乙两文在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时都用了 的写作手法。

2.甲、乙两文中的海燕和鹰这两个艺术形象,代表了 ,两文热情歌颂了

3.甲、乙两文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海燕和鹰的战斗生活,具体地说,是  ( )

A.海燕面对战斗,鹰召唤战斗。

B.海燕迎接战斗,鹰临死前渴望再次投入战斗。

C.海燕迎接战斗,鹰期待战斗。

D.海燕面对战斗,鹰追求理想、宁死不屈。

4.两文在塑造两个艺术形象时,主要描写了海燕的 和鹰的 。两文在描写中运用了引用、反复、对偶、对比、 等修辞方法。

5.甲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乙文中的景物描写所起的作用有同有异。相同的是设置背景、渲染气氛和 ;不同的是:甲文烘托海燕的 ,乙文映衬鹰的思想境界。

6.两文在塑造海燕和鹰的形象过程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基调有所不同,甲文 ,乙文

7.鹰说:“我见过天!”这句话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可用甲文中描写海燕的 和 两个词语来进行表述。

1.象征,对比

2.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坚强无畏的革命精神。

3.B

4.行动,语言;比喻,拟人。

5.象征社会现实;英雄形象。

6.激越豪壮、悲壮。

7.高傲,欢乐

诗歌鉴赏。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诗中前两句追忆昔日的盛景,表达无限的 之情。后两句叙写在风景秀丽的江南 ,却是今非昔比,感慨万千。

(2)诗中“落花时节”有什么深意?

(1)眷念  巧遇旧识(2)运用比喻修辞方法,以落花暗喻时世的变迁、国事的凋敝、人生的凄凉飘零。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