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 ,表达了
的感情。
2.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C.诗中“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尾联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1.诗人自己(或“负有朝廷使命的人”)诗人孤独、思乡
2.D
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写诗人自己轻车简从,要到西北边塞的居延慰问将士。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中,诗人把自己比作“征蓬”“归雁”,充分表达了这次出使边塞时愉悦和舒畅的心情。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刻画了雄辉壮美的塞外风光,体现了苏轼对王维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都护在燕然”中的“燕然”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的“燕然”,同指燕然山,东汉窦宪曾在此刻石记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①使:出使。塞上:边塞之上。王维奉使出塞慰问守边将士,并在河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②单车:一辆车。这里指独自前往。问:慰问,察访。属国:附属国。居延:在今甘肃省张掖县北。③征蓬:远飞的蓬草。作者以之自喻。胡天:这里指西北地区,喻行程遥远。④孤烟直:用狼粪烧的燧烟微风吹之不斜。⑤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候骑:侦察骑兵。都护:都护府的长官,边境最高统帅。这里指河西节度使。燕然:这里代称最前线。
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盛赞颈联是“千古壮观”的名句,请你加以适当的解说。
②诗歌好的结尾往往言尽而意未尽,引因起人们的回味,这首诗的结尾就是这样,请作简要的分析。
①一是因为诗人“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二是因为写得逼真,三是因为富有诗趣,四是因为锤炼功夫十分到家。
②诗人来到了萧关,虽然没能马上见到统帅,宣旨慰问,还得再往前走,但诗人心里是很高兴的。这一结尾看似平淡、简单,却很有回味,它让读者自己去想象诗人以后的行程。
解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段话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那里宽阔无边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下面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那荒漠上没有任何山峦林木,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得用“长”来形容才算准确。另外,落日本来给人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而在此处诗人却把它写“圆”了,便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诗人不仅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___________,_________。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