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读《雁门太字行》,回答问题: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对诗的首联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B.、诗中一个“压”,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C.、文中的黑云指的是天边乌云滚滚,大雨就要倾盆而下的景色。

D.、“甲光向日金鳞开”写的是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上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

2.“半卷红旗临易水”中的“半卷红旗”指的是(  )

A.、狂风卷得红旗展不开  B.、黑夜行军,偃旗息鼓

3.“报君黄金台上意”中的“报”与下面(  )项中的“报”意思相同。

A.、报告  B.、报复  C.、报效  D.、报酬

4.诗中有两处用了燕太子丹起用荆轲、燕昭王筑黄金台的典故,是     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1.C 

2.B 

3.C 

4.最后两句;表达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老马(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下面对诗句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得叫大车装个够”表现老马心甘情愿背负沉重的压力。

B.、“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中的“扣”字写出了老马负荷过重、力不能支的痛苦。

C.、“眼里飘来一道鞭影”,“飘”字看似很轻,实际上是很重的欺压,有“扬起来很很抽下”的意思。

D.、“它抬起头望望前面”,表明老马希望看到苦难的尽头。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马象征着贫苦的农民,作者通过写老马,实际上写出了三十年代农民的悲惨命运。

B.、全诗充满了哀怨的气氛和凄楚的情调,饱含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对统治者的愤恨。

C.、作者以悲愤的笔触,表达发对劳动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

D.、诗人善于在现实生活中捕捉典型镜头,逼真地刻画出老马的形象,朴素中见坚实,平淡中见深远。

3.下列对该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老马》写的就是一匹可怜的老马。

B.《老马》实际上写的就是诗人自己。

C.《老马》写的是受苦受难的旧社会的农民。

D.《老马》写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

1.A 

2.C 

3.D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作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1.从表态方式上看,这首诗属于        。

2.第一节诗中用了三个“轻轻的”,从修辞角度讲,可以看做       ,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3.第二至五节,诗人为我们描绘了怎们的画面?请分别用一句话加以表达。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4.结尾一节中两次出现“悄悄的”,在结构上与开头的“轻轻的”形成      ,在内容上 。

1.抒情诗 

2.反复;对心目中的圣地——康桥的无限眷恋。(意近即可) 

3.⑵河边的金柳像夕阳中的新娘。⑶软泥里的水草向我挥手致意。⑷榆树荫下的清泉如天上彩虹。⑸“我”扬起长篙向绿草深处漫游。(意近即可) 

4.照应;使诗人对康桥的眷恋之情更加浓郁。 

(三)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上阙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阙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沙场秋点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词人最后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梦中所见的一场战争爆发前的情状    壮观而激烈的战斗场景

2.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3.肃杀的秋风中,战士们正在接受检阅,准备出征。

4.战马像的卢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使人心惊

5.因为词人雄心再高,也只能跌回冷酷的现实,这一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句中作者感到惭愧的是什么?“不能忘”的又是什么?这两句诗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农夫和贫妇,诗人觉得自己“不事农桑”,却坐享“岁禄”,心中很觉惭愧。同时诗人也为自己在任上不能解决人民生活艰苦的问题感到惭愧,“不能忘”的是农夫在烈日下拼命劳作的场景和贫妇拾穗充饥的景况,流露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

诗中写农民辛勤劳作与贫妇拾穗有什么目的?两者之间有没有联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这两幅画面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由于官府横征暴敛,沉重的赋税使得农民破产,沦为拾穗者;今日的割麦者同样面临着破产的危机,尽管“但惜夏日长”,今天辛勤劳作,但__的社会、苛刻的统治,必然会逼迫他们,他们也会成为明日的拾麦者。

(二)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敞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解释下列词语。

田家少闲月 闲:____________

右手秉遗穗 遗:___________

2.诗中押韵的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描写农民辛勤劳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中“抱子在其旁”句中的“其”字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

“听其相顾言”中的“其”字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

1.空闲的 遗漏的

2.忙  黄  浆  冈  光  长  旁  筐  伤  肠  桑  粮  忘

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4.贫妇  农夫和贫妇

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时,诗中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这跟表现木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

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渲染了雄壮悲凉的气氛。  衬托出木兰的深明大义,勇敢坚强。 

(二)

卜算子 咏梅 卜算子 咏梅

__ 陆游

风雨送春归, 驿外断桥边,

飞雪迎春到。 寂寞开无主。

已是悬崖百丈冰, 已是黄昏独自愁,

犹有花枝俏。 更著风和雨。

俏也不争春, 无意苦争春,

只把春来报。 一任群芳妒。

待到山花烂漫时, 零落成泥碾作尘,

她在丛中笑。 只有香如故。

1.这两首词的立意相反,请你分别找出一句加以说明:

__咏梅词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咏梅词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用一个词概括这两首词给你情感上的不同体味: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两首词虽然立意不同,但都写出了梅花的一些共同特征,请你从两首词中找出描写梅花共同特征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首词写作的背景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这两首词各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积极乐观低沉孤高

3.①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4.①__的词积极乐观,充满信心。  ②陆游的词低沉孤高,寂寞凄凉。

(一)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江山如此多娇,

千里冰封,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万里雪飘。 惜秦皇汉武,

望长城内外, 略输文采;

惟余莽莽; 唐宗宋祖,

大河上下, 稍逊风骚。

顿失滔滔。 一代天骄,

山舞银蛇, 成吉思汗,

原驰蜡象, 只识弯弓射大雕。

欲与天公试比高。 俱往矣,

须晴日, 数风流人物,

看红装素裹, 还看今朝。

分外妖娆。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两句词,从空间上讲,“长城内外”是从_________到__________;“大河上下”是自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

2.词的上阕描写了壮丽的雪景,既有静景,又有动景。其中静景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动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阙中的“望”字统领写景句子,其统领作用到“_______________”一句,下阙中的

“惜”字统领评论的句子,其统领作用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

4.找出运用了下列修辞手法的句子。

(1)运用拟人手法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比喻手法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对偶手法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三旬词是对历代帝王功过的评述,你认为__对哪个英雄人物的批评更严厉一些?他批评古代帝王的不足,目的是什么?

______

_

1.南 北 西 东

2.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3. 欲与天公试比高  只识弯弓射大雕

4.(1)欲与天公试比高(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5.对成吉思汗的批评更严厉一些。  评古是为了颂今,批评古代帝王的不足,是为了下文更好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