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在《武陵春》中词人利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自己内凡的浓重哀愁。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一句为什么写得好,请就某一点进行品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日晚倦梳头 欲语泪先流

2、怕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哀愁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实例,可是词人却把它比作可触摸可承载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比喻新奇奇特。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对《武陵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尘香”二字,写落花已化为尘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

B.“欲语”而泪先夺眶而出,写出词人有难以抑制的满腹忧愁和伤痛,具有感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C.“春尚好”“泛轻舟”用词轻松,节奏轻快,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诗人随遇而安,悠然自得的心情。

D.本文是婉约词的代表,不论是内容,情感,语言都很委婉含蓄。                           

(2)赏析“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此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

2、意思是怕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哀愁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实例,可是词人却把它比作可触摸可承载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比喻新奇奇特。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渔家傲》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军中所作,词的上阙写(           )下阙写(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一项( )

A.“衡阳雁去”是说“大雁从衡阳飞走了”而并不是“大雁向衡阳飞去了”

B.这首词既表达了将士们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C.“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塞虽寒冷,但有羌管奏乐,生活并不艰苦,也很热闹。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明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3)发挥想象,用一段话来描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边塞秋色 思乡之情

2、B

3、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边塞的悲凉。

阅读《渔家傲 秋思》回答下列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该词是范仲淹驻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____________,下阕写______________,笔力雄健,感情浓郁。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风景异”中“异”字写出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不同。

B.“千嶂里”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D.“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1、边塞秋色;思乡之情。

2、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边塞的悲凉。

3、C

(一)诗词赏析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以“好雨”开头,请说明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从哪种感觉来写春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知时节(或当春发生)

2、听、视

3、潜,这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

古诗词赏析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本诗共三章,每章八句,从表达方式看,都是前两句__________,后两句________。

2、诗中描写“蒹葭”“白露”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大量用重叠的表达方式,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情感,请从文中找出一两处,加以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诗的每一章都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描写,抒情

2、点明时间和环境,借景抒情

3、表达主人公对“伊人”苦苦追寻、思慕不已的情怀。

4、重章叠句 起兴

品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然后答题。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达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____。

2、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直操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 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1、怜

2、C

读《江城子 密州出猎》后做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这首诗从风格上属于___________词,词中借用孙权狩猎的典故,表现自己英武雄姿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1)豪放派;亲射虎,看孙郎。

(2)C

赏析《关睢》

关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莱,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请概括本诗表现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诗中的“流”、“采”、“芼”释义有何相同,说明这样使用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运用了____的艺术手法,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______,诗中还大量运用了______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感情。

4、请就诗中你是喜欢的诗句写一段赏析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本诗主要描写青年男子对漂亮姑娘的恋慕与追求。

2、流:捞取;采:采择;芼:挑选。这几个词都是用来描写淑女采摘荇菜时的动作,本质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变换避免单调重复,使文章富于变化。

3、对偶、重章叠句

4、如“琴瑟友之”,“友”亲密相爱,以弹琴奏瑟,喻其相会相处时的和谐愉快。“钟鼓乐之”则是结婚时热闹场面,这两句写出了抒情主人公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他简直已陶醉在预想的成功之中了。

(一)诗词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3、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________”。

4、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1、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 狩猎 )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

2、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3、倾城

4、B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