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浣溪沙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

 1.【答案】①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②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2.【答案】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意象”角度赏析,如“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这个意象表达了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可以从修辞角度赏析,如对仗工稳,音调谐婉,具有音乐美。

(七)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体会“笼”和“寒”的妙处。

3.赏析“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答案】这首诗通过写轻轻的暮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展现了一幅凄冷、迷蒙的画面。

2.【答案】特点:朦胧(迷茫)、冷寂(悲凉)。两个“笼”字把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朦胧冷寂而又极淡雅的水边夜色图。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表现了诗人的伤感情怀。

3.【答案】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写歌女不知__恨,来表现上层人物只顾自己享乐,不顾国家艰难。这句诗既表现出了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六)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1.【答案】“秋”字既点明了季节,同时又烘托出诗人独在异乡的羁旅之思。

 2.【答案】“涨”,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既写出了巴山水注入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了诗人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远的愁思。

(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请从修辞和情感这两个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3.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1.【答案】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答案】“我寄愁心与明月”是说“我”把自己的那份对你的担忧托付给明月(让它陪伴你一直到夜郎的西部)。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将月亮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

3.【答案】因为思念之情往往在夜间最为浓郁,人们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四)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展现的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2.曲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这首小令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1.【答案】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2.【答案】直接抒情的是“断肠人在天涯”;结尾卒章显志,直抒胸臆,道出游子(天涯沦落人)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意思对即可)

3.【答案】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三)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颔联中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2.本诗用了什么抒情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1、【答案】动词:争、 啄。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2、【答案】抒情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

3、【答案】“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它们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二)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3.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

 1、【答案】春潮上涨,江水与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清风吹拂,船帆鼓起,船行更为迅疾。

2 、【答案】“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的节令中蕴含哲理。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乐观及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3、【答案】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诗句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的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一)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1、【答案】思想内容:这四句写出了大海的广阔浩大,体现出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想象夸张。(答对其中一点即可)

2、【答案】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赏析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⑴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表现的画面。

⑵该词描绘边地奇异的风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⑴如:傍晚时分,四面传来北疆特有的声响,与军中的号角声交织在一起;在层峦叠峰之中,只见烽烟直上,夕阳残照,衬出一座早早闭门的孤城。

⑵表现作者慨叹功业未立和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一)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在《武陵春》中词人利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自己内凡的浓重哀愁。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一句为什么写得好,请就某一点进行品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日晚倦梳头 欲语泪先流

2、怕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哀愁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实例,可是词人却把它比作可触摸可承载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比喻新奇奇特。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