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句中的“聚” “怒”很生动,请你写出自己的分析。
2.本曲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此句妙在何处?
3.作者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1.【答案】一个“聚”字,写出了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赋予众多的山峦以生命和意志。表现许多峰峦仿佛从不同的方向奔来,充满了灵动之感。另一个“怒”字,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不仅凸显出了水流的湍急,更赋予它生命和感情。有力地烘托了诗人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突出了其吊古伤今的悲愤之情。
2.【答案】主旨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妙处:作者发出了沉痛的慨叹,悲痛历代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说明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这个结尾也开拓和深化了曲子的主题思想。
3.【答案】不是,由“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可知作者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此句中还隐含着作者对百姓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十六)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中的“婵娟”指什么?
3.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4.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5.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答案】叙述作词的原因,领起下文。
2.【答案】明月。
3.【答案】“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4.【答案】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作者由伤感转入理智,化悲怨为旷达。
5.【答案】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体现出了他深挚崇高的思想境界。
(十五)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首联回顾了作者经历的 和 两件事,“一经”指的是
.2.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诗。
3.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 。
4.本诗体现主旨的句子是哪两句?
1科举入仕途 起兵抗元 儒家经典。
2.【答案】意思: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被雨击打的浮萍。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危亡,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时起时沉。其作用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衰败和个人政治上的坎坷遭遇。
3.【答案】意思:人难免一死,若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两句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 , 表明自己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 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热情。
4.【答案】主旨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十四)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本诗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2.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3.简要谈谈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句诗的理解。
1.【答案】原因: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从它写起能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作用:为下文作铺垫,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
2.【答案】不好。原因:①以二乔的命运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②能以小见大,使感情表达更含蓄。(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表达的含蓄性任一方面回答均可)
3.【答案】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赤壁之战的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以小见大,表明了机遇的重要性。同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十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的颈联已经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蕴含的哲理和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
2.诗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1.【答案】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这样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②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一种乐观的精神。(答“包含事物的新陈代谢的哲理”也对)
2.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3.【答案】意思:放眼望去,大江之上,沉船旁边,千帆飞驶而过,病树前头,万木争荣,春意盎然。“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蕴含的哲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十二)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如将首联中的“足”改为“有”好不好?为什么?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既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又蕴含着什么样的道理?
3.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1.【答案】不好。因为“足”表现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有”字则表现不出这层意思。(意思对即可)
2.【答案】面对困难时,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就会有新的出路。
3.【答案】热情好客的村民、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
(十一)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歌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色?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请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及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4.最能体现诗中有画的是哪一联诗句?请描绘一下它所展示的画面。
1.【答案】诗歌描写的是奇特壮美的边塞风光。流露出了诗人被排挤受命赴边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2.【答案】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孤寂悲伤的情感。
3.【答案】过了居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地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对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了他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4.【答案】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画面: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得异常醒目。不远处的长河之上,一轮落日在云雾中显得浑圆。
(十)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全诗描写了 的景色,反映了 的社会现实,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
2.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了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1. 京城破败荒凉 战乱频繁,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 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2.【答案】作者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借花鸟的心惊落泪来抒发有感时心情的急剧变化和恨与家人分别时所产生的特殊心理。
3.【答案】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4.【答案】这两句具体写到了国事和家事。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这两句,不仅流露出了诗人强烈的忧患意识,而且使他的忧国感情不断得到了深化。
(九)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描绘了泰山怎样的景色?
2.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3.“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4.指出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并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
1.【答案】描绘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答案】“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如此神奇秀丽,从而表现出诗人对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的喜爱之情。
3.【答案】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答出“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意思即可)
4.【答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此外,这两句诗还蕴含有这样的人生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八)浣溪沙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
1.【答案】①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②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2.【答案】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意象”角度赏析,如“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这个意象表达了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可以从修辞角度赏析,如对仗工稳,音调谐婉,具有音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