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归来倚仗自叹息”中的“倚仗”与诗中哪个词相照应?“我”叹息什么?
2.仔细品读该诗,用简练的语言说说杜甫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3.写出诗歌的主旨句 ,并作简单赏析。
1.【答案】老无力。叹息的内容: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2.【答案】表现了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
3.【答案】主旨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赏析:作者由自己联想到他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十九)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2.诗中“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写实吗?为什么?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诗中引用姜太公垂钓和伊尹梦舟日边这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1.【答案】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出了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答案】不是写实。首先“欲渡”“将登”说明还没有发生;其次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照应了题目“行路难”,又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的深切体验,表现了他想有所作为但事与愿违、有志难伸的矛盾、痛苦心情。
3.【答案】诗人盼望自己也有吕尚、伊尹那样的官运;表达了诗人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的思想感情。
4.【答案】引用姜太公垂钓碧溪和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表达了作者不甘心消沉,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得到重用,一展宏图的愿望。
(十八)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如果把诗句中的“见”改为“望”好不好?为什么?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这种描写与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3.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1.【答案】“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获得的闲适、恬淡、自然的心境。不好。因为“见”是无意识的瞥见,它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出与自然融为一体、物我两忘之境,而“望”字是有意识地向远处看,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
2.【答案】景色:傍晚,山上的气象越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景色里,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3.【答案】不同意。这两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十七)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句中的“聚” “怒”很生动,请你写出自己的分析。
2.本曲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此句妙在何处?
3.作者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1.【答案】一个“聚”字,写出了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赋予众多的山峦以生命和意志。表现许多峰峦仿佛从不同的方向奔来,充满了灵动之感。另一个“怒”字,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不仅凸显出了水流的湍急,更赋予它生命和感情。有力地烘托了诗人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突出了其吊古伤今的悲愤之情。
2.【答案】主旨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妙处:作者发出了沉痛的慨叹,悲痛历代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说明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这个结尾也开拓和深化了曲子的主题思想。
3.【答案】不是,由“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可知作者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此句中还隐含着作者对百姓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十六)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中的“婵娟”指什么?
3.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4.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5.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答案】叙述作词的原因,领起下文。
2.【答案】明月。
3.【答案】“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4.【答案】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作者由伤感转入理智,化悲怨为旷达。
5.【答案】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体现出了他深挚崇高的思想境界。
(十五)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首联回顾了作者经历的 和 两件事,“一经”指的是
.2.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诗。
3.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 。
4.本诗体现主旨的句子是哪两句?
1科举入仕途 起兵抗元 儒家经典。
2.【答案】意思: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被雨击打的浮萍。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危亡,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时起时沉。其作用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衰败和个人政治上的坎坷遭遇。
3.【答案】意思:人难免一死,若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两句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 , 表明自己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 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热情。
4.【答案】主旨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十四)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本诗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2.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3.简要谈谈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句诗的理解。
1.【答案】原因: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从它写起能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作用:为下文作铺垫,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
2.【答案】不好。原因:①以二乔的命运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②能以小见大,使感情表达更含蓄。(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表达的含蓄性任一方面回答均可)
3.【答案】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赤壁之战的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以小见大,表明了机遇的重要性。同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十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的颈联已经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蕴含的哲理和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
2.诗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1.【答案】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这样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②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一种乐观的精神。(答“包含事物的新陈代谢的哲理”也对)
2.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3.【答案】意思:放眼望去,大江之上,沉船旁边,千帆飞驶而过,病树前头,万木争荣,春意盎然。“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蕴含的哲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十二)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如将首联中的“足”改为“有”好不好?为什么?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既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又蕴含着什么样的道理?
3.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1.【答案】不好。因为“足”表现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有”字则表现不出这层意思。(意思对即可)
2.【答案】面对困难时,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就会有新的出路。
3.【答案】热情好客的村民、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
(十一)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歌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色?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请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及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4.最能体现诗中有画的是哪一联诗句?请描绘一下它所展示的画面。
1.【答案】诗歌描写的是奇特壮美的边塞风光。流露出了诗人被排挤受命赴边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2.【答案】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孤寂悲伤的情感。
3.【答案】过了居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地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对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了他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4.【答案】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画面: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得异常醒目。不远处的长河之上,一轮落日在云雾中显得浑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