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从词中哪两个典型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念念不忘报国?“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2.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3.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5.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答案】细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2.【答案】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3.【答案】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兵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4.【答案】写出了作者收复失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赢得功名的理想。
5.【答案】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二十九)江城子·密州出猎
北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句有什么含义?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文中“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能否用“过”字替换?为什么?
3.应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狂”?
4.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感情。
1.【答案】词人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2.【答案】不能。一个“卷”字,极言打猎队伍行走之快、人数之多、出猎场面之壮观,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抖擞的精神。而“过”则没有这种效果。
3.【答案】这是贯穿全篇的一个词。作者的“狂”其实是报效国家、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是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4.【答案】“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5.【答案】这首词把打猎习武与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联系起来,表达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思想
(二十八)渔家傲·秋思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词的上阕写景,围绕“异 ”字着笔,勾勒出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暗含着军事态势的严重;下阕抒怀,慨叹 ,表现了戍边将士复杂的心态。
2.“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表现了边陲之地的 ,上阕围绕“异”字,分别从三个方面叙述:
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致?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4.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1. 功业未立(或“燕然未勒”)和思念家乡(或“归无计”“归期无计”)
2. 孤寂荒凉 雁无留意、 边声四起、 孤城闭 。
3.【答案】此句形象地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表现了边塞的悲凉壮阔,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4.【答案】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言之成理即可)
(二十七)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与杜甫的哪两句诗在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简要说说本诗中这两句包含着怎样的哲理。
1.【答案】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答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二十六)相见欢
五代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2.“无言独上西楼”句中“独”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答案】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意近即可)
2.【答案】孤独寂寞,离愁别恨,__之愁。
3.【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愁绪比喻为具体可感的丝线,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词人愁肠百结难以排遣的心情。
4.【答案】表达了词人作为__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
(二十五)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说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中两个“难”字的表达效果。
2.试分析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
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关等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
1.【答案】第一个“难”指相会困难,第二个“难”则含有痛苦的意思。两个“难”字的使用使相思之苦和离别之痛显得分外深沉绵远。
2.【答案】“丝”谐音“思”,暗含相思之意;以“泪”隐喻相思之泪;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爱人
3.【答案】用以歌颂无私奉献、不求回报、默默无闻的精神。
(二十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说说“天街小雨润如酥”一句的表达效果。
2.“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3.“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采用了何种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答案】这句诗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柔润滑腻的特点。
2.【答案】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似有若无的特点。
3.【答案】对比;将“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景色和“烟柳满皇都”的暮春景色对比,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二十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说说“风烟望五津”中“望”字的表达效果。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
1.【答案】“望”字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起,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也为下文写面 对离别时的乐观积极态度作铺垫。
2.【答案】这两句一扫离别诗情感悲伤、格调低沉的特点,显得昂扬乐观,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相隔千里,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二十二)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作者拿落红自况,表达了
2.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3.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的爱国热情。
2. 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3.【答案】意思是说,花儿虽然败落了,化作春泥了,也还要为后来的花儿提供养料。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十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2.诗歌描绘了边塞的奇丽雪景,请说说“奇”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让人回味无穷,请合理想象,描绘这一情景。(50字左右)
1.【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花比作梨花,比喻新奇,格调豪迈。字句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象,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表现出作者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
2.【答案】北风扫荡、草木摧折、八月飞雪。
3.【答案】表现诗人对西域边塞雄奇景色的赞叹,并抒发了朋友归京,雪地相送,依依惜别之情。
4.【答案】示例:雪花飘落在曲折的山路上,友人的背影渐行渐远,茫茫雪地上只留下一串孤单的马蹄印记和诗人伫立远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