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诗歌阅读理解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 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2. 最后一句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示例:描绘出春耕时节,男耕女织,老幼不息的忙碌景象。

2. 示例:童学种瓜有两点意义,一是表明农家孩子从小便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二是用幼童的形象衬托出农民的辛苦和繁忙。作品中流露出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

恨别①(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②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③。

【注】①这是杜甫760年在成都写的一首诗。②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③760年,校检司徒李光弼在此大败叛军。

(1) 请联系写作背景,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联系诗中“四千里”“五六年”,品味“兵戈阻绝老江边”中的“老”字的表达效果。

(1)思念家乡、忧国忧民的情感,诗人听到唐军战胜叛军后的喜悦,以及对尽快平定叛乱的渴望。

(2)“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老“传神地写出了诗人久久不能返乡的无奈、悲凉的处境。

甲: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乙: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两首元曲的曲牌都是

2. (1) 两首元曲都描写了□□的形象。(用原曲词语回答)

(2)乙曲除了写景以外,还写了

1.天净沙  

2. (1)老树     (2)(秋天里)游子(悲凉的)情思

对下面的古诗词赏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飞”“渡”“洒”“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 B:苏轼的《水调歌头》中,“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中的“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C: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中,“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D:《诗经》之一《关雎》中,"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设想与姑娘结婚时鼓乐齐鸣的欢乐场面。

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题目。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境界,请说说诗的颔联中的“阔”字表现出一幅怎样的图景?

答:

【答案】“阔”字以静衬动,表现了长江水波荡漾,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诗歌赏析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诗中描写作者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的 是哪一句?

2.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1.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2 “遍”字表现松茂鹤多,与后文的访者“稀”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新晴野望

唐·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诗歌的前三联写出了雨后原野怎样的特点?

(2)诗歌的尾联运用了衬托手法,显得活泼、生动。试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1)空旷,清新,秀美

(2)生动地写出了初夏田间农忙劳动的欢快、活跃的气氛,衬托出原野的无限生机,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诗歌第一句中的“李杜”分别指谁?第四句中的“风骚”又指什么?

2.诗中采用了怎样的手法?突出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1.李白 杜甫

2. 古今对比 古今之人李杜诗篇的态度对比 突出了唯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的观点。

浪淘沙[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注】①浪淘沙,词牌名。本词是游宴诗。②紫陌,京城郊外的路。

1.这首词上片叙事,下片抒情。试问上片叙述了什么事?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可谓篇中妙笔,任选一角度作简要分析。

1上片叙写与友人正在这大好春光中游览;下片抒发了与友人相逢快要分别的不舍,却不能久聚的感伤、怅恨之情,也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上片要抓住“携手”“游遍”,下片要抓住“恨无穷”“与谁同”进行分析。)

2.这三句话将别情融入赏花之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而别情之中,亦体现出友人的深情厚谊;“今年花胜去年红”“明年花更好”写的是鲜艳繁盛的景色,表现的却是感伤的心情,是以乐景写哀情;“今年花胜去年红”既有希望友人尽情赏玩之意,也与上片“当时”呼应,表达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和久别重逢的喜悦;“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是虚写明年这里花朵更加繁盛,但自己与友人天各一方,表达虽与好友重逢,却不能久聚的痛苦;可见其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

偶 题

朱 熹

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

【注释】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②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③底处:何处。

1.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得精妙。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

2.选出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幅巾”是古代文人一种儒雅的装束,诗中借此交代诗人的身份与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

B.“终日”一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理。

C.第三、四句诗是说常人只见到云腾致雨的现象,却不知云从何处来,因而悟出凡事都要追根溯源的道理。

D.这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虽然着笔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极思考。

1.一个“堆”字,形象地写出了门外青山草木繁茂,绿紫相间的状貌。

2.B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