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秦观(北宋)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1.“愁”字贯穿全词,词人因何而愁?

2.“西城杨柳弄春柔”中最生动传声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1. 春愁(美好春光殆尽);离愁(情人离别);青春易逝,人生易老。                                                                                             

2是“弄”。“弄” 有故作撩拨之意,运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写出了杨柳在春风吹拂下婀娜多姿之态,引发下文诗人暮春伤别的无限惆怅。                                                                                             

出塞曲 席慕蓉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清香

谁说出塞子歌的调子都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 是因为

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想着草原千里闪着金光

想着风沙呼啸过大漠

想着黄河岸啊 阴山旁

英雄骑马啊 骑马归故乡

1. 诗歌是用意境感染人的一种文学体裁,这首诗诗人把无形的情感寄托于典型的 等意象中,真切的抒发了作者的 之情。

2.本诗语言清新朴质,试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最后一节划横线的几句诗。

1.示例:(任选两个即得分)长城、草原、风沙、黄河、阴山   思乡 

2.排比的修辞,突出强调了诗人对故乡思念的感情之深,从而使诗歌句式整齐,语势强烈,富有感染力。

下列对《诉衷情》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词人内心的失落可想而知。 B:词中“当年万里觅封侯”采用了班固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C:“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胡未灭”中的“胡”原意是指北方少数民族,在本词中指的是金。 D:这首词苍凉悲壮,上片叙事,下片抒情,生动地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

王磊同学在抄录有关后人称赞孔子的对联时,出现对仗错误的一项是( )

A:顾孝先题孔子庙:“万世文章祖,历代帝王师。” B:赵朴初题孔子庙:“教被寰宇光曲阜;泽流海外润长崎。” C:李苦禅题孔子庙:“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 D:纪昀题孔子庙:“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并老同天,文章道德圣人家。”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与本诗中所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A.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B.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C.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2诗人在诗中借大海的雄伟壮丽之景,抒发了

1.B

2.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诗歌品析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一是在他二十一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抗元。 

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3.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三)诗歌阅读理解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 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2. 最后一句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示例:描绘出春耕时节,男耕女织,老幼不息的忙碌景象。

2. 示例:童学种瓜有两点意义,一是表明农家孩子从小便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二是用幼童的形象衬托出农民的辛苦和繁忙。作品中流露出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

恨别①(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②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③。

【注】①这是杜甫760年在成都写的一首诗。②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③760年,校检司徒李光弼在此大败叛军。

(1) 请联系写作背景,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联系诗中“四千里”“五六年”,品味“兵戈阻绝老江边”中的“老”字的表达效果。

(1)思念家乡、忧国忧民的情感,诗人听到唐军战胜叛军后的喜悦,以及对尽快平定叛乱的渴望。

(2)“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老“传神地写出了诗人久久不能返乡的无奈、悲凉的处境。

甲: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乙: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两首元曲的曲牌都是

2. (1) 两首元曲都描写了□□的形象。(用原曲词语回答)

(2)乙曲除了写景以外,还写了

1.天净沙  

2. (1)老树     (2)(秋天里)游子(悲凉的)情思

对下面的古诗词赏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飞”“渡”“洒”“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 B:苏轼的《水调歌头》中,“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中的“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C: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中,“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D:《诗经》之一《关雎》中,"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设想与姑娘结婚时鼓乐齐鸣的欢乐场面。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