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 (1)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
(2)请仔细品味并说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忽如”二字的妙处。
2.在横线上写出古代诗文的原句。
(1)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2)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3) ,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4)“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指“ ”,“退”指“ ”。
——范仲淹《岳阳楼记》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6)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表现国家局势危急,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 。”
1(1)情景交融。
(2)“忽如”二字用得极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
2 (1)山岛竦峙
(2)春潮带雨晚来急
(3)自古逢秋悲寂寥
(4)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5)能谤讥于市朝
(6)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下列是对本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追求宁静的思想情怀。
B.这是一首叙事、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清幽胜境的心情。
C.这是一首写景的五言律诗,表现了作者置身寂静、清幽、空灵的胜景中,心灵受到感染与陶冶的一种心境。
D.这是一首叙事与写景相结合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人生感悟。
2.对“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点评不当的一项是:( )
A.这两句是本诗最大的亮点,是全诗的最高境界,有此两句境界全出。
B.山光水色,曲径花木使鸟儿怡然自得,使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灵魂得到净化与升华。
C.互文互义、相得益彰。
D.“悦鸟性”与“空人心”形成对比,鸟性之悦为人心之空作了铺垫。
1.C
2.D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既有离别京城的愁绪,又有回归的喜悦,更有始终不变的报国之志。
2.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诗人以落花自喻,写出自己虽辞官仍要像落花化为春泥护花一样,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移情于物); “落红”“护花”是给与了“落红”以人的动作和情感,表现诗人甘心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初次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远至楚地的荆门。 B: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 C: 颈联描写近景,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幅是水中映月图。 D: 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词中“危楼”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词表达了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
B.词中描绘的春景让人感受到盎然生机。
C.词中主人公愁绪万千深深为情所困。
D.词中流露出主人公坚毅、执着的态度。
1、高楼
2、B
阅读唐代诗人杜甫《八阵图》这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八阵图》赞美了一个人物,在杜甫另一首诗歌《蜀相》中也概括了这个人物的功绩,下列选项中同样描述此人的诗句是( )
A.温侯神射世间稀,曾向辕门独解危。 B.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
C.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 D.生能决策扶刘氏,死尚遗言保蜀民。
(2)《八阵图》中所赞美的这个人物让你感受最深的品质是什么?并结合古典名著中有关该人物的情节简要分析。
答:
(1)D
(2)诸葛亮品质
偶 题
朱 熹
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
【注释】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②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③底处:何处。
1.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得精妙。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
2.选出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幅巾”是古代文人一种儒雅的装束,诗中借此交代诗人的身份与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
B.“终日”一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理。
C.第三、四句诗是说常人只见到云腾致雨的现象,却不知云从何处来,因而悟出凡事都要追根溯源的道理。
D.这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虽然着笔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极思考。
1.一个“堆”字,形象地写出了门外青山草木繁茂,绿紫相间的状貌。
2.B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秋思
陆游
乌桕微丹菊渐开,天高风送雁声哀。
诗情也似并刀快①,剪得秋光入卷来。
【注释】
①并刀:并州出产的剪刀。并:即并州,东汉州名。古时并州以产剪刀著名
(1)诗中的哪些景物体现了秋天的特点?
(2)诗歌三、四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请加以赏析。
(1)以富有代表性的典型景物,如乌桕、菊花、鸿雁、天高等,生动明快地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形象鲜艳的秋景图。
(2)以“并刀”比喻“诗情”的敏锐,一个“剪”字,锤炼精当,充分表现了诗人构思的敏捷和技巧的娴熟,也表达了诗人对大好春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
浪淘沙①[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②。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注】①浪淘沙,词牌名。本词是游宴诗。②紫陌,京城郊外的路。
1.这首词上片叙事,下片抒情。试问上片叙述了什么事?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可谓篇中妙笔,任选一角度作简要分析。
上片叙写与友人正在这大好春光中游览;下片抒发了与友人相逢快要分别的不舍,却不能久聚的感伤、怅恨之情,也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上片要抓住“携手”“游遍”,下片要抓住“恨无穷”“与谁同”进行分析。)
这三句话将别情融入赏花之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而别情之中,亦体现出友人的深情厚谊;
“今年花胜去年红”“明年花更好”写的是鲜艳繁盛的景色,表现的却是感伤的心情,是以乐景写哀情;
“今年花胜去年红”既有希望友人尽情赏玩之意,也与上片“当时”呼应,表达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和久别重逢的喜悦;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是虚写明年这里花朵更加繁盛,但自己与友人天各一方,表达虽与好友重逢,却不能久聚的痛苦;
可见其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
(一)送 友 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诗歌的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横”与“绕”写得极妙,试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
(2)这首诗是如何借助“孤蓬”“浮云”“班马”这些物象来表现“游子意”的?请简要分析,可选择其中任意两个物象进行分析。
(1)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 “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描写出了寥廓宽广的送别场景,用词准确而传神。
(2)飞蓬离根后随风而去,不知何处落脚,写出游子旅途漫漫,前途未定;浮云飘忽不定,写出游子行踪不定;班马为离群之马,分手之际,萧萧长鸣,写出游子离别友人的孤独和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