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分飞 富阳僧舍代作别语

毛滂(宋)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注释】毛滂:浙江衢州人。这首词是毛滂辞别病中妻子,赴任途中所作。

1.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有“我寄愁心与明月”,如果用此句替代这首词中的“断魂分付潮回去”,是否合适?请根据词的内容作出分析。

附李白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不合适。“断魂分付潮回去”的感情更深切,“断魂”一词表达了对妻子的担忧与牵挂,有生离之痛,而“我寄愁心与明月”更多的只是对友人的同情与思念;“潮”让人联想到词人思念如潮,显得凄凉悲切,而“明月”含有诗人对团圆的美好期盼,与“断雨残云”的意境不符。

古诗阅读

1.佳洲中学九(1)班准备以“古诗中的菊花”为题,编辑一本古诗评注集。下面诗歌是其中的两首,请你帮助他们完成评注。

(甲)咏菊 (乙)重阳后菊花(之一)

宋•杨万里 宋•范成大

物性从来各一家, 寂寞东篱湿露华,

谁贪寒瘦厌年华? 依前金靥照泥沙。

菊花自择风霜国, 世情儿女无高韵,

不是春光外①菊花。 只看重阳一日花。

【注释】①外:见外。 【评注】

【评注】

    (甲)诗偏于理性,前两句从“①物性”入手,用其它花来衬托菊花;(乙)诗精于描绘, “②金靥”一词写出了菊花的灿烂美丽。

    (甲)诗直抒胸臆,赞美了菊花③主动选择风霜,傲霜斗寒的品性;(乙)诗借花抒感,表达了作者④讽刺世人的庸俗之情(讽刺世人没有高雅情趣)或:对菊花虽遭冷落依然灿烂的高洁品行的赞美。

田 舍①

【宋】范成大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②忙。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③野气香。乐哉今岁事,天末④稻云黄

【注释】①田舍:农家。 ②筑圃:修筑打谷场。③菁:水草。④天末:天边。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际。

1.全诗洋溢着一种 的气息。 (请用原诗中的一个词作答)

2.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的画面。

1. ““乐”或“乐哉”  “忙”

2. 示例:小孩子欢快地躺在落叶堆里玩耍(或:在厚厚的落叶堆里酣然入睡),夕阳西下,一群群鸟雀在稻田上空飞翔,喳喳喳地叫得正欢。

金陵三迁有感①

宋•梁栋

憔悴城南短李绅②,多情乌帽染黄尘。

读书不了平生事,阅世空存后死身。

落日江山宜唤酒,西风天地正愁人。

任他蜂蝶黄花老,明月园林是小春。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前夕,当时作者因被谗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屡遭贬官,有感而作。②李绅:中唐诗人,身材短小,秉性性刚直,忠于朝廷。诗在人此处以李绅自比。

(1)五六两句中的“唤酒”“愁人”与开头两句中的“憔悴”“多情”相呼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态?

(2)结尾两句是全诗的点晴之笔,请作赏析。

(1)诗人因关心南宋末年动乱时局而多愁善感,忧心如焚,感情十分沉痛。

(2)这两句诗借景抒情,以“蜂蝶黄花老”写出秋色愁人,转而写在“明月”照临下,“园林”的景色充满春意,透露生机,从而形成对比,表明作者身处逆境仍然满怀希望的积极人生态度。

阅读诗歌

宴词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宴词:写于送别宴席上的诗。畎:田间小沟

(1)第一句中“悠悠”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2)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运用叠词,具有音韵美;“悠悠”一词写出了春水绵延流淌的状态;寄寓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A寄情于景(借景抒情),借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抒发诗人的离愁别绪,情景交融。或:B反衬(衬托),以“浅溪”反衬离愁之深

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难受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 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 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烽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一首。 B:《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小说集《呐喊》。 C:《爱莲说》与《陋室铭》在写作方法上都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托物言志。 D:《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情景交融。

2.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破

2.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下面分别是根据名著《西游记》拍成的电视剧和动画片的主题歌词,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一)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

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踏平坎坷,成大道

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

啦啦……

一番番春秋冬夏

一场场酸甜苦辣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二)

猴哥猴哥

你真了不得

五行大山压不住你

蹦出个孙行者

猴哥猴哥

你真太难得

紧箍咒再念

没改变老孙的本色

(1)《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 。

(2)根据《西游记》的相关内容可知,歌词(一)中的“你”和“我”分别是指小说中

的 和 。

(3)请简要说出歌词(二)中的画线句在小说中的相关情节。

 (1)吴承恩

(2)沙和尚(或沙僧)  猪八戒 

(3)示例:孙悟空学艺归来,玉帝为了稳住他,骗他上天庭当了个小官。孙悟空得知真相后,大闹天宫,遭到rú lái fó zǔ 的阻止。孙悟空和rú lái fó zǔ 打赌输了,因此被压在五行山下,后被唐僧解救。

阅读白居易的《观刈麦》答题。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①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中描述了两个劳动场景,其一是    ,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另一个是    ,揭示了赋税的繁重。

②全诗表达了作者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割麦、拾麦 ②表达了自己对农民的深切同情,也希望能引起当政者的注意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