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
2、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3、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1、深秋晚景图
2、悲凉
3、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4、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为全诗营造了一个令人陶醉的环境,请简析其中的“香”字在此有哪些意蕴?
(2)古人评论此诗“语不必深,写情已足。”请简析全诗是如何把惜别之情写得饱满酣畅的。(请分条表述)
(1)一是柳花微妙(或淡淡)的香味儿,写出春之气息;二是夸赞了酒肆里的酒香,三是暗含了朋友之间情谊的浓厚。
(2)先写酒店姑娘的劝酒,让诗人感受到了他人的热情;再写一群青年朋友前来相送,让诗人感觉到了真挚的友情;三写把酒言欢“各尽觞”的场景,让诗人产生了“欲行不行”的留情;四是“东流水”与“别意”的比较,让诗人倍感朋友之间“水长情更长”的无限深情。加之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烘托出的氛围,使全诗的惜别之情显得非常饱满酣畅。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
2、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1、使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
2、示例:同意,因为作者是以"百般红紫""斗芳菲"反衬"杨花榆荚"的百首无成;不同意,因为作者在诗中是在嘲笑杨榆荚没有红的花,不能为春天增光彩;不同意,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思还是敢于与红紫争鸣争放,为晚春增色。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1、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
2、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 诗中 “ ”一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 作一简短赏析。
(1)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2) 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形象生动,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____________”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 好不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折戟;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2、不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解】 雪:指梨花。
1.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
2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淡白、柳絮
2、“人生看得几清明” 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亲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亲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2、诗中的“涨”字用得好,请体会“涨”字的妙处?
1、D
2、“涨”字富于动感,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了诗人的思念之苦。
黄鹤楼 崔颢
略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答:
(1)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2)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武侯庙①
(唐)杜甫
遗庙丹青②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注释】①武侯庙:在夔州,祭祀诸葛亮(武乡侯)。②丹青:两种颜料,此指诸葛亮绘像。
(1)《武侯庙》《春望》中,诗人都写到了“草木”,这样写有何相同的表达效果?
答: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⑴借景抒情,都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林苍苍的景象,反衬出人迹之罕见。
⑵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也抒发了诗人不能实现远大抱负的抑郁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