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际较为公认的动物福利由五项基本权利,其中心理福利方面:享有生活无恐惧和()的权利。
A:寂寞感 B:悲伤感 C:孤独感 D:忧愁感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下列对本诗中有关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寒水”,寒冷的江水,一个“寒”字,准确地传达了诗人此时的感受。
B.、“商女”,茶楼酒馆里侍奉客人的歌女。
C.、“隔江”的江,指秦淮河,商女在岸上酒楼歌唱,与诗人隔着一条江,所以说隔江。
D.、“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历来被人看作“__之音”。
2.下列对本诗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准确、形象地描绘了月下河边的朦胧景色,渲染出朦胧、凄凉、冷寂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忧愁的基调,又与诗的下两句描写麻木了的人心相照应。
B.、诗的颔联承上启下的枢钮作用,“夜泊秦淮”表明上句景物的时间、地点,且照应题目,“近酒家”引出下文。
C.、诗的颈联写出真正不知__恨的是醉生梦死的商女,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D.、诗的尾联中“犹”字意味深长,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正重蹈覆辙,走向__之路的情形;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像中的未来串成一线;表明诗人对现实的痛心,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1. C
2 C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2题。(15分)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8. 诗中用一个“ ▲ ”字写出环境迷蒙冷清的特点。(1分)
9.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A.诗歌第二句写事,点出时间、地点,同时也照应了诗题。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三、四两句化用典故,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
D.《后庭花》被后世称为__之音,诗人用此鞭挞商女的荒唐无知,醉生梦死。
8.(1分)“笼”
9.(2分)D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诗中用一个“ ”字写出迷蒙冷清的特点,以“ ”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2分)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__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D.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7.笼 近酒家 8.D
阅读下面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3分)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用“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__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古诗词赏析(从甲、乙两首中任选一首作答)(4分)
(甲)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0.诗中用一个“ ”字写出迷蒙冷清的特点,以“ ”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2分)
1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__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D.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乙)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本诗开头两句,以“ ”修饰离愁,以“ ”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11.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甲)10.笼 近酒家(2分)11.D(2分)(乙)10.浩荡 白日斜或天涯(2分)11.D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 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 江山此夜寒。 7.对上面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诗的前两句“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以烟笼月移,显示送别后夜色的深沉。 B:后两句“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以亭掩夜寒,显示人去后周围的冷寂。 C:这四句诗,分别来看,首句写的是地面景,次句写的是天空景,第三句写的是近处景,末句写的是远方景,看似各自独立的四个画面,而又相互关连,融合为一。 D:全诗通过直接抒情,抒发了诗人送别后的凄凉寂寞之情。
默写。
(1)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___。
(4)《咏煤炭》中寄寓诗人为国为民甘愿无私奉献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雪拥蓝关马不前 (2)问君能有几多愁 (3)梦回吹角连营 (4)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
阅读下面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用“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__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C
解析:
(批判的是真正“不知__恨”的座中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