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阅读

社 日① 张演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释】①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春秋两祭,分为春社和秋社。

1.前两句描绘了稻粱肥、 等一系列富有农村生活情调的画面。

2.试分析本诗最后一句中的“醉”字所蕴涵的情感。

1.豚栅、鸡栖、 掩扉(答出2点即可)

2.“醉”蕴涵了山村人们的喜悦之情和诗人对山村生活的向往。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用自己的话描述画线句子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元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示例: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在沉沉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前行。(意思相近,有一定的想象力即可给分)

2、抒发了天涯游子悲苦凄凉的思乡之情。(突出思乡即可给分)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这是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1)诗的前两句与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和郦道元的《三峡》都写到了“猿声”,请谈谈两者作用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湍急(迅疾,凶险,快速等也可)

(2)“轻”字既写出了船的轻快,也写出了诗人的轻松和喜悦

(3)参考:《三峡》中以“猿声”来衬托秋天悲凉肃杀的气氛;《早发白帝城》中用“猿声” 来表现了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

阅读卢梅坡的《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 请说说“梅雪争春未肯降”中“争”字的妙处。

2、 这首诗后两句蕴含很深的哲理,试作简要分析。

1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了二者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的情态。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

2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踏莎行 闲游

刘将孙(宋)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

1.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前三句紧扣题目,描写了作者看到的美妙景色。

B.“水际轻烟”指水边上炊烟袅袅升起,点明了时间。

C.下片前三句以反问语气问西湖,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D.最后两句将诗人相见西湖又无法见西湖的矛盾心情十分含蓄的表露了出来。

2.下面对次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三句描写景物时是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B.“西湖岂忆相思苦”一句既运用了反问又用了拟人的手法。

C.“血染红笺,泪题锦句”是直接抒情;“西湖岂忆相思苦”是间接抒情。

D.这首词风格由清新转为沉闷,语言含蓄,令人回味。

1.B

2.C

(一)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①耐可:哪可,怎么能够。②赊:赊欠。

1、迷人的月色,用之不竭,取之无禁,相信你也享受过,作者曾说“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但是诗中第三句诗人却用一个“赊”字,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 。

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大致意思是: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澄澈无烟,(不由生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上天”之念),可怎么能够乘流上天呢?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痛快地赏月喝酒。

B.首句写景,同时点出秋游洞庭事。“南湖秋水夜无烟”,初读平淡无奇,似是全不费力,脱口而出,实则极具表现力:月夜泛舟,洞庭湖水全不似白日烟波浩渺、水汽蒸腾之气象。诗人虽然没有精工细绘,但读者心中自会涌现出一幅水天一色的美好图景。

C. 三四句含蓄表意。虽然月色很美,但诗人只为洞庭醉。不羡天仙,不如留下来,向洞庭赊点月色,醉游湖上。

D. 这首诗反映出李白天真超脱的性格和想象奇特的艺术风格。

1、拟人手法,视月色为无价之宝,格外珍惜自然美景,尊重自然,与自然作心灵交流。         

 2、C  (“含蓄表意”———“直抒胸臆”)

名著阅读填空。

(1)《傅雷家书》信中傅雷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以及如何正确处理 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根据自己理解,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正确理财 劳逸结合 恋爱婚姻 B.劳逸结合 正确理财 恋爱婚姻

C.恋爱婚姻 劳逸结合 正确理财 D.劳逸结合 恋爱婚姻 正确理财

(2)阅读《水浒》中的语段

再说A.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的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A.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A.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里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A.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外,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做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得过来,靠了门。

①选文中的A.指 (人物),他曾任 他还有个绰号叫

②A.进入庙后,发生了什么事致使A.被“逼上梁山”?请简述主要情节。

(1) B  

(2) ①林冲    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豹子头                       

②高俅指使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终于忍无可忍,手刃陆虞侯等仇人,上了梁山。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 ①幢幢:晃动的样子。

1.“ ”三个字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听闻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刹那间的反应。

2.末句的景物描写是怎样来抒发作者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1.惊坐起 

2.作者用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的手法,把听说白居易遭贬后的悲凉、凄苦的情感寄寓在凄凉冷清的景物之中,抒情更含蓄;(或“用凄凉冷清的景物含蓄地表达了(渲染烘托了)得知白居易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凄苦”)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 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作品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C: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有“诗史”之美誉。宋以后杜甫被尊称为“诗圣”。有《杜工部集》。《春望》《望岳》为其作品。 D: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陋室铭》《爱莲说》为其作品。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乌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请写出本诗作者的朝代以及从格律上讲本诗的体裁。

2.说说“感时花溅泪,恨别乌惊心”这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特点?

1.唐朝  五言律诗 

2.感伤时事思念家乡  情景交融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