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①,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 ①幢幢:晃动的样子。
1.“ ”三个字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听闻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刹那间的反应。
2末句的景物描写是怎样来抒发作者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1.惊坐起
2.作者用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的手法,把听说白居易遭贬后的悲凉、凄苦的情感寄寓在凄凉冷清的景物之中,抒情更含蓄;(或“用凄凉冷清的景物含蓄地表达了(渲染烘托了)得知白居易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凄苦”)
金 色 花
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小孩子的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 跟妈妈嬉戏,“我”做了几件事?你能猜到“我”这样做的用意吗?
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是在骂孩子吗?她真实的意思是什么?你认为朗读时要读出怎样的语气?
3.用心体会并写出下列诗句所蕴涵的情感。
“我不告诉你,妈妈。”
4.这个孩子想变成金色花,如果你也可以变,你会变成什么来报答母亲?为什么?
1、三件事:①悄悄开放花瓣,让妈妈看到,得到美的享受。②放出花香,让妈妈闻到,心情舒畅。③投影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也可能是给妈妈遮阴,也可能是故意引起妈妈的注意。
2、不是,她真实的意思是见到了孩子很高兴,估计刚才是孩子调皮好玩去了,才没找到他。朗读时,要读出一种惊喜嗔怪的语气。
3、孩子撒娇,做了好事不让妈妈知道,一方面是调皮、天真,一方面是自己所做的事跟妈妈的爱相比,并不值得一提。
4、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 ”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 的特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2.这是一首即景生情的佳作,通过描写中秋月夜景色,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
1、地白,轻盈无迹
2、 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孤寂愁苦(能表达思念故乡、亲人的意思即可)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用自己的话描述画线句子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元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示例: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在沉沉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前行。(意思相近,有一定的想象力即可给分)
2、抒发了天涯游子悲苦凄凉的思乡之情。
名著阅读
大海呵,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这首诗的作者是冰心,原名 ,她以宣扬“ ”著称。她的诗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略
阅读下面课外古诗
赋得暮雨送李曹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①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 ②浦树:水边的树。③含滋:湿润,带着水气。 ④散丝:雨丝,这里比喻流泪。
1.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1.楚江、帆、鸟、海门、浦树。
2.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旅 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①。寒灯思旧事,断雁②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③,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释】①悄然:静静地。这里是忧郁的意思。②断雁:失群之雁。此为失群孤雁的鸣叫声。③远梦句:家远梦亦远,梦归之时已到拂晓,言梦里归家时间之短暂。
1.这首诗借助 、 、归梦、家书等意象抒发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在技法上有其独到之处,杜牧的《旅宿》一诗也有一句,请找出来写在横线上,并品析其妙处。
1寒灯、断雁孤寂的心情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2“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 ),通过描绘优美的风光图景反衬出诗人思乡的愁苦,以及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渴望
(一)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 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词的下阕中两次用到了“欲说还休”,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理?
2诗人在结尾说“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有什么样的作用。
1忧国伤时之愁,想说却又没说
2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愁”之深沉、浓重。
课外古诗阅读
社 日① 张演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释】①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春秋两祭,分为春社和秋社。
1.前两句描绘了稻粱肥、 等一系列富有农村生活情调的画面。
2.试分析本诗最后一句中的“醉”字所蕴涵的情感。
答
1.豚栅、鸡栖、 掩扉(答出2点即可)
2.“醉”蕴涵了山村人们的喜悦之情和诗人对山村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