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

(2)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

(1)    倦梳头,泪先流;                             

(2)  又多,又重。                                                              

古人写愁,多有新意。如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住许多愁”就化抽象为具体,语言新奇,堪称绝妙好词。你还知道一些写“愁”有新意的诗词吗?请再写出连续的两句。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借酒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一)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①耐可:哪可,怎么能够。②赊:赊欠。

1、迷人的月色,用之不竭,取之无禁,相信你也享受过,作者曾说“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但是诗中第三句诗人却用一个“赊”字,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 。

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大致意思是: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澄澈无烟,(不由生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上天”之念),可怎么能够乘流上天呢?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痛快地赏月喝酒。

B.首句写景,同时点出秋游洞庭事。“南湖秋水夜无烟”,初读平淡无奇,似是全不费力,脱口而出,实则极具表现力:月夜泛舟,洞庭湖水全不似白日烟波浩渺、水汽蒸腾之气象。诗人虽然没有精工细绘,但读者心中自会涌现出一幅水天一色的美好图景。

C. 三四句含蓄表意。虽然月色很美,但诗人只为洞庭醉。不羡天仙,不如留下来,向洞庭赊点月色,醉游湖上。

D. 这首诗反映出李白天真超脱的性格和想象奇特的艺术风格。

1拟人手法,视月色为无价之宝,格外珍惜自然美景,尊重自然,与自然作心灵交流。         

2C  (“含蓄表意”———“直抒胸臆”)

阅读下面课外古诗

赋得暮雨送李曹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①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 ②浦树:水边的树。③含滋:湿润,带着水气。 ④散丝:雨丝,这里比喻流泪。

1.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1.楚江、帆、鸟、海门、浦树。 

2.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社 日① 张演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释】①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春秋两祭,分为春社和秋社。

1.前两句描绘了稻粱肥、 等一系列富有农村生活情调的画面。

2.试分析本诗最后一句中的“醉”字所蕴涵的情感。

1.豚栅、鸡栖、 掩扉(答出2点即可)

2.“醉”蕴涵了山村人们的喜悦之情和诗人对山村生活的向往。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解释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国破山河在 国:______________(2)浑欲不胜簪 浑: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国都   (2)简直         

2、一方面是 感慨国都沦陷、城池破败,另一方面也为自己困居长安、与家人离别而怅恨。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①,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 ①幢幢:晃动的样子。

1.“ ”三个字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听闻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刹那间的反应。

2末句的景物描写是怎样来抒发作者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1.惊坐起 

2.作者用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的手法,把听说白居易遭贬后的悲凉、凄苦的情感寄寓在凄凉冷清的景物之中,抒情更含蓄;(或“用凄凉冷清的景物含蓄地表达了(渲染烘托了)得知白居易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凄苦”)

金 色 花

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小孩子的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 跟妈妈嬉戏,“我”做了几件事?你能猜到“我”这样做的用意吗?

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是在骂孩子吗?她真实的意思是什么?你认为朗读时要读出怎样的语气?

3.用心体会并写出下列诗句所蕴涵的情感。

“我不告诉你,妈妈。”

4.这个孩子想变成金色花,如果你也可以变,你会变成什么来报答母亲?为什么?

1、三件事:①悄悄开放花瓣,让妈妈看到,得到美的享受。②放出花香,让妈妈闻到,心情舒畅。③投影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也可能是给妈妈遮阴,也可能是故意引起妈妈的注意。

2、不是,她真实的意思是见到了孩子很高兴,估计刚才是孩子调皮好玩去了,才没找到他。朗读时,要读出一种惊喜嗔怪的语气。

3、孩子撒娇,做了好事不让妈妈知道,一方面是调皮、天真,一方面是自己所做的事跟妈妈的爱相比,并不值得一提。

4、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 ”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 的特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2.这是一首即景生情的佳作,通过描写中秋月夜景色,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

1、地白,轻盈无迹

2、 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孤寂愁苦(能表达思念故乡、亲人的意思即可)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用自己的话描述画线句子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元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示例: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在沉沉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前行。(意思相近,有一定的想象力即可给分)

2、抒发了天涯游子悲苦凄凉的思乡之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