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乙】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面对秋天的景色,两位作者的感受不同。请结合写景的诗句说说这两位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

甲诗中以“白鹤直冲云霄”的壮美图景,抒写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或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乙诗以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愁苦抒写了诗人旅途悲思。

纳 凉

[北宋]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选自《宋诗鉴赏辞典》)

【注】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前两句,“ ”字表达了诗人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倚”字写出了诗人 的心境。

(2)“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

1.⑴追   ⑵(纳凉时)悠闲自在

2.寄寓了诗人远离世俗,保持高洁品性的态度。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下列各项中对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本诗以纪实手法抒写了作者自己“少小离家”到“老大难归”的思乡情愫。

 B.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意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内容

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C.诗歌的结构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的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D.诗歌有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的词语、有叠词、有变换的量词,加强了诗歌的音韵之美。

2.对诗中“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与“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是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表现乡愁不是很重。

B.看似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重量轻的对象之上,恰好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浓烈的思乡之情。

C.运用反衬,也更引发人对祖国和平统一的渴望与深思。

D.用数量词和形容词将乡愁具象化,使抽象的乡愁形象可感,更让人感到乡愁的深重。

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1.A

2.A

3C

阅读《送友游吴越》(唐·杜荀鹤),完成练习。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⑴诗中描写吴越之地集市繁华景象的诗句是:

⑵吴越之地的自然景物有什么特点?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⑶诗人认为友人游吴越“必经年”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⑵吴越之地的自然景物特点:桔多,“有园多种”,莲多,“无水不生”,表现了吴越之地水陆风光俱美的特点

⑶友人游吴越“必经年”的原因:一是风光优美,二是集市繁华,三是吴越人热情好客。

(一)阅读苏轼《东坡》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

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清幽,宁静

2.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恬淡旷达(乐观)的思想情感。

(一)阅读刘攽的《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这首诗采用什么手法,描写了雨后池塘水面的什么特点?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的情景,揣摩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表现出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明净、清澈的特点。

(2)忽然一阵风起,万千杨柳枝条袅娜飘动。杨柳似有知,风雨中洗尽污浊,欣喜中乘风起舞。舞动时抖落一身水珠,洒向池中荷叶,传来嗒嗒万点声。表达了作者雨后静观自然的怡然心态。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的作者是: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描绘了 的景象。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杜甫

2.国都残破、乱草丛生

3.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

(2)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

(1)    倦梳头,泪先流;                             

(2)  又多,又重。                                                              

古人写愁,多有新意。如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住许多愁”就化抽象为具体,语言新奇,堪称绝妙好词。你还知道一些写“愁”有新意的诗词吗?请再写出连续的两句。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借酒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一)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①耐可:哪可,怎么能够。②赊:赊欠。

1、迷人的月色,用之不竭,取之无禁,相信你也享受过,作者曾说“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但是诗中第三句诗人却用一个“赊”字,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 。

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大致意思是: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澄澈无烟,(不由生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上天”之念),可怎么能够乘流上天呢?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痛快地赏月喝酒。

B.首句写景,同时点出秋游洞庭事。“南湖秋水夜无烟”,初读平淡无奇,似是全不费力,脱口而出,实则极具表现力:月夜泛舟,洞庭湖水全不似白日烟波浩渺、水汽蒸腾之气象。诗人虽然没有精工细绘,但读者心中自会涌现出一幅水天一色的美好图景。

C. 三四句含蓄表意。虽然月色很美,但诗人只为洞庭醉。不羡天仙,不如留下来,向洞庭赊点月色,醉游湖上。

D. 这首诗反映出李白天真超脱的性格和想象奇特的艺术风格。

1拟人手法,视月色为无价之宝,格外珍惜自然美景,尊重自然,与自然作心灵交流。         

2C  (“含蓄表意”———“直抒胸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