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届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山亭夏日

唐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诗歌一二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

2.本诗写了山亭夏日的美好景象,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1.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2.陶醉于美景的悠闲、惬意及对山亭夏日美景的喜爱

(16届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江上

王安石

江上漾西风,江花脱晚红。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注:这首诗是王安石变法失利后,辞去相位退居金陵后,一日游长江有感而作。

(1)本诗中一个“漾”字含义丰富,请作简要分析。

(2)读诗,你能揣测一下作者此时的心境吗?

(1)①寒风拂过江面。②江面水波荡漾。③荡漾的水波也意味分别时人们不能平静的心情。(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表达了诗人离别亲人后的愁绪;表达了作者事业受阻后的心乱如麻。

(16届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春暮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阅读上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1)请赏析诗歌第一句中的“满”字。

答:

(2)诗歌第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

(1) “满”字形象地写出阳光洒满水池的明媚动人的景象。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蝴蝶仿佛知道百花已凋零,于是纷纷来到菜园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16届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1)结合诗歌说说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说说第二句中的“凉”字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1)诗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表现对朋友的留恋,用猿猴的哀啼表现诗人的惆怅别情。

(2) “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16届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渡湘江

[唐]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2.诗歌三、四句以人的“南窜”和水的“北流”来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1.运用了反衬(以乐写哀、借景抒情,移情于物等),诗人用花鸟这些使人欢娱的事物反衬远去边疆的哀愁(意思分析对即可)

2.表达诗人远离京师的悲哀心境,对自己仕途遭遇的不平与忧郁

(2015届湖南衡阳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一句运用了 的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 心情。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动作描写或神态描写喜悦

(2)归心似箭(急切)的心情

古诗文阅读

(一)春 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1.第二句中的 “寒”字有何含义?

2.诗歌的后两句塑造了海棠怎样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1.(①指自然的风寒——二月的巴陵,春寒未尽,日日有风,料峭刺骨(1分)。②更主要的是指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朝廷风雨飘摇。这尤令躲避战乱,漂泊异乡的作者难以忍受(1分)!

2通过描写海棠“不惜”污损“胭脂色”,傲然“独立”于“春寒未了”的“蒙蒙细雨”之中,塑造出海棠美艳绝伦的姿容,表现了海棠与“风”“寒”斗傲的孤高绝俗精神(2分)。其中寄托了作者孤高拔俗的人格自许

古代诗歌阅读

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 “次北固山下”的“次”意思是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3.首联中的 、 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4.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1. 停泊,停留  

2、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客路  行舟   

4、潮平两岸阔    

5、D

(一)阅读下列词,回答问题: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本首词是 代女词人 写的《 》

(2)“绿肥红瘦”中,“绿、红”各指什么?“肥、瘦”又形容什么?

(3)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宋代 李清照 如梦令

      2、红--花, 绿--叶, 肥--叶的繁茂,  瘦---花的凋零

      3、对春花的留恋和无限的惜春之情

中秋步月

南宋•翁卷

幽兴苦相引,水边行复行。

不知今夜月,曾动几人情。

光逼流萤断,寒侵宿鸟惊。

欲归犹未忍,清露滴三更。

[注释]:翁卷,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为“永嘉四灵”之一。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

1.诗歌首联中“ ”、“ ”等短语(或词语),形象描写出诗人受月色吸引,流连月色的情状。

2.有人认为颈联“光逼流萤断,寒侵宿鸟惊”的景物描写与作者中秋赏月的愉悦是矛盾的,你同意吗?说说理由。

1苦相引  行复行

2、不同意。此联写月光明亮得使萤火虫失去了光彩,夜晚寒冷得连鸟都忍受不住,但即使这样,作者“欲归犹未忍”,还舍不得离开这片月色,从而更加衬托出作者对中秋月色的喜爱和留恋,所以并不矛盾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