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唐朝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夏日南亭怀辛大①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②梦想。
【注】①辛大:孟浩然的朋友,排行老大,名不详。②劳:苦于。
1.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2. 任选角度,赏析“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一句。
1.闲适自得(热爱田园);怀念友人(慨叹知音难觅)
2.示例1:“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两句从嗅觉、听觉角度,写出了夏夜的宁静与愉悦。
示例2: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可以闻到;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写出了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
示例3:描绘画面也可。
春光好
(宋)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 ①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①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1.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词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
2.“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任选其一简要分析。(2分)
答:
阅读理解
1.阳光(或天气)温暖,花儿芬芳,万物充满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喜之情。
2.“迸”字突出了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和强劲的生命力。。“偎”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花的娇美。
新晴 [宋]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请你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这是一首夏日即景诗,简要说明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1.示例:雨后初晴,空气清新怡人。午睡醒来,庭院四周静寂无人。推窗而望,地上长满了碧绿的苔藓。微风拂过,翠绿的树儿阵阵摇晃,让人神清气爽。
2.示例:流露出诗人恬适宁静、愉悦的心情。
我 想
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带着一串花苞, 看白云多柔软
牵着万缕阳光, 蓝天是我的课堂。
悠呀,悠—— 瞧太阳多明亮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跟上。 我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 变小草,绿得生辉,
汲取甜美的营养, 变小花,开得漂亮。
长呀,长——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呀,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
阅读上面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略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引用了西汉魏尚的典故,有何用意?
2、这首词的最后三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作者以魏尚自比,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感情。
2、表达了词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他坚信终有一天会为国杀敌立功,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对比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2)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 )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 )时的景物。
(3)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修辞手法:
表达效果:
①、C
②.早春(或“初春”);暮春(或“晚春”“季春”)
③.拟人、夸张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充满生机等;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一)新晴野望
王维(唐)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诗歌的前三联写出了雨后原野 、 的特点?
(2)诗歌的尾联画龙点晴,静态画面中融入了动态之美。试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1)空旷、清新、秀美
(2)生动地写出了初夏田间农忙劳动的欢快、活跃的气氛,衬托出原野的无限生机,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①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 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②断续。机心③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①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作。②微:指泉声细微。③机心:机巧的心计。《庄子·天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
(1)颔联描绘出秋天怎样的特点?
(2)借景抒情是本首诗的特点,请结合全诗赏析
(1)清寂、荒芜。
(2)诗人借助深秋时节霜露、幽谷、黄叶、溪桥、荒村、古木、寒花、幽泉等景物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凄凉荒寂的氛围,表达了落寞孤愤的情感。
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边的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试问卷帘人”句中“试”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矛盾心理?
(2)请你展开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暮春“雨疏风骤”后“绿肥红瘦”的景象。(字数50字左右,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1)一个“试”字,表达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
(2)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