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回答问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1)3雁洛阳边。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句子是:

为什么:

答案:写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的句子回答中能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阅读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② 真正“不知__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2)真正不知__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欣赏下列诗歌

【甲】 乡 愁(节选)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 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

2、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最欣赏的句子:

欣赏的理由:

3、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

“我”的心理活动:

“断肠人”的倾诉:

1.坟墓 海峡家国之思

2、最欣赏的句子示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

3、“我”的心理活动示例: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断肠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感觉真好!

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读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①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②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

阅读《卜算子 咏梅》这一首词

风雨送春归, 俏也不争春,

飞雪迎春到。 只把眷来报。

已是悬崖百丈冰, 待到山花烂漫时,

犹有花枝俏。 姥在丛中笑。

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

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答]

3.同样是写梅花,__的《十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

1、D

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3.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__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

    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

    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举例时讲出其中的一点,或举出另外的作品均可)

阅读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回答问题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①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请任选一问回答。

②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①开轩面场圃(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扣分)  或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如两题都做,以答得较好的一题给分。)   

②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从景物描写的视角、修辞手法运用、词语的精炼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能指出抓住特点写景(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结合等)或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如对偶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如“合”“斜”)等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

欣赏比较下面两首古诗,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甲】 【乙】 绝句 宋·志南 渭城曲 唐·王维 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 甲乙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都写了春天的景象。 B: 甲诗“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沾”字点出了纯雨的细小迷蒙。 C: 乙诗中的“客舍”是旅店的意思,古人又有折柳赠别的习惯,所以诗中“客舍”、“柳色”点出送别的题旨。 D:甲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游春时的喜悦之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2、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1、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2、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