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1.答: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2.答: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品读下边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2)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1)C 

(2)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答案:" 秋思之祖 "       思乡        〈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阅读古诗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这是——代诗人——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

2、全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 B.江枫/渔火/对愁眠

C.姑苏/城外/寒山寺 D.夜半/钟声/到/客船

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写了三种现象:月落、乌啼、霜满天,巧妙而有层次地表明了夜泊的时间及感受。

B.“愁眠”指愁眠山,又名孤山;“江枫”指江桥和枫桥;“江枫渔火对愁眠”,意思是江村桥、枫桥、渔火,对着愁眠山。

C.诗的后两句只写了“卧闻山寺夜钟”这一件事,却使全诗的神韵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

D.全诗在描写江南水乡秋夜里幽寂清冷的氛围中表现了羁旅者萦绕心中的缕缕轻愁,创造了情境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

1唐;张继

2、D

3 B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

春 望(杜甫)

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1.望山河草木花鸟

2.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A.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B.颔联表明诗人的心迹:不惜残年为皇上革弊除害。

C.颈联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也让人联想到马致远的“瘦马”,都是以马写人。

D.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渔 家 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1)D

(2)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言之成理即可)

有人评价本诗“恐”字用得非常精巧,请你说出自己的看法。

答案:“恐”字生动地刻画出诗人爱花的心理活动和依依不舍赏玩的情态。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完成下列两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⑴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⑵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3)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读下面的词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 狩猎 )渴望报效国家

2.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读下面的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1.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2.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细读下列两首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淮上与友人别

      李白 郑谷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扬予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 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 ,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2.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 句是:

3.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涛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隋感。

1、直抒胸臆

2借景抒情杨花落尽子规啼

3B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