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齐安城楼
杜牧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1)请说说你对第二句中“寒”的理解。
答:
(2)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
答:
(1) “寒”既写出水中汀州在黯淡无光的夕阳照射下的清冷场景,也暗示诗人凄凉的心境
(2) “七十五”以较大的数目写出诗人家乡的遥远,从而更加突出诗人因思乡而产生的惆怅(或落寞、失落、怅惘)之情
山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1)发挥想象,描绘“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所呈现的画面。
答:
(2)有关雨的诗很多,而这首诗写雨比较独特,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
(1)整个夜里,林子里充满静谧,墨蓝的苍穹中闪烁着疏朗的星光,烘托出异常皎洁光亮的月华。天气晴和,不见一丝云彩,也听不到半点雷声。
(2)示例1:这首诗独特在于诗人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或烘托、虚写、联想想象),通过写见到“溪流急”,来表现他山之雨的急和猛。示例2:写山雨,而在前三句却不着一个“雨”字,只在最后一句点出“他山落雨来”,构思精巧,出人意料。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C
清平乐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前人在评价“连云松竹”时说“景中寓情”,说说词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
(2)下片写儿童偷梨枣的情景,“莫遣”和“闲看”表现词人对此怎样的态度?反映词人怎样的心态?
答:
(1)抒发对眼前景色的赞赏之情,蕴含一种满足之感
(2)反映词人对偷梨枣儿童保护、欣赏的态度,表现出词人恬淡、闲适的心态。
阅读温庭筠的《pú sà 蛮》一词,完成下列题目。
小山①重叠②金③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④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⑤绣罗襦⑥,双双金鹧鸪。
【注】①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②叠:皱(眉头)。③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④花:簪花。⑤新帖:新鲜的花样子,贴于绸帛之上,作为刺绣的蓝本。⑥罗襦:丝绸短袄。
(1)如果为这首词拟一个题目,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闺怨B.梳妆C.相思D.送别
(2)请对“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一句作简要赏析。
答:
(3)曾经的经历与该词中主人公的境况有相似之处的诗(词)人是( )
A.李清照B.李贺C.李白D.李绅
(1)D
(2)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3)A
阅读下面的诗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歌的作者是 , 被称为“ ”。
2、下列对《望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赞叹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用语奇特,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敬。
B. 这首诗描写了青年诗人登上了泰山绝顶之后所看到的雄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泰山的赞颂之情。
C. 这首诗描写了齐鲁大地群山高耸,山色青郁、飞鸟往还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D.、这首诗是诗人漫游齐鲁途径泰山附近时写下的作品。诗中描写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和开阔的胸襟。
1略
2、B
春居杂兴 [宋]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王禹偁因多次上书言事而得罪皇帝,宋太宗淳化二年,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此诗系任所有感而作。
1.请对首句中的“斜”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使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斜”字生动传神地描写了桃树杏树映衬着想要破藩篱斜势顽强生长的姿态。
2.(2)运用了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春风吹折桃花杏花,抒发了忠臣不为皇帝佞臣所容,蒙冤受贬的怨愤之情,表达了对皇帝昏庸无知的谴责(不满)。
秋江写望①
宋 .林逋②
苍茫沙咀③鹭鸶眠, 片水无痕浸碧天。
最爱芦花经雨后, 一篷烟火饭渔船。
【注】①写望:描写眼前的景物。②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终身不仕不娶,长期隐居西湖的孤山,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③沙咀:沙滩突出的一角。
1.“片水无痕浸碧天”一句中“浸”在使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歌作简要欣赏
1.“浸”,这里是“映照”之意,形象地写出了平静的水面倒映青天的景象营造了一种静谧安适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闲适。
2. 全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中描写了安详打盹的鹭鸶,平静的水面,白净的芦花和渔船上升起的炊烟,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秋江美景图表现了诗人醉心自然、宁静轻松的心情。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①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②处处随。
无__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①西湖:指颍州西湖。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
②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1.“惊起沙禽掠岸飞”中的“掠”好在哪里?请简要说明
2.发挥想象,用恰当的语言描绘上阕中“绿水逶迤,芳草长堤”所展示的画面
1. “掠”既写出了沙禽贴岸疾飞的情态,也暗示出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
2.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1.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诗前两句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2.这首诗中的“独”字写出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暮色苍茫中,青山深处,竹林寺掩映其中,袅袅钟声,从寺院飘出,如千里跫音,若有若无。
2“独”字写出了诗人伫立日送、友人独自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作者依依不舍之情,构成了一种闲淡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