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请描述出诗中早春景色的特点。
答:
(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1)细雨蒙蒙,酥润清新,草色淡远,春回大地。(或春雨滋润万物,春草若有若无,充满生机与活力。)
(2)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首词是吟咏中秋的名作,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和矛盾,下片写中秋对月思人,怀念手足兄弟,因而心情极为抑郁不平。 B:开篇写中秋之夜苏轼把酒问天,流露出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疑惑,而且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也更加深了一层,竟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 C:下片起笔的月色描写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问转入抒发怀人之情,表面上对月有怨,实际写与亲人不得团圆的惆怅。 D: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述,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语言如行云流水,想象生动丰富,意境旷远美妙。
古诗阅读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①边,寂寞开无主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②无主:无人过问。③更著:又遭受。著,同“着”,遭受的意思。④一任:任凭。⑤零落:凋谢。
【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
(1)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 的意境。下阕则写出了梅花 、 的品质。
(2)“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
答:
(1)落寞凄清;高洁、坚贞(不慕名利、傲立风雪)
(2)拟人;“碾”原指将东西压碎、压平,这里指梅花落地之后与泥土混合之后的情景,表现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描绘出梅花悲惨至极的图景流露出作者深切的同情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题目。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人名)。
(2)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
答: 。
(3)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答:
(1)龚自珍
(2)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3)示例: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答:
(1)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辅”:形象地写出三秦大地护卫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题目。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
答: (2)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答: (3)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答:
(1) “中原地区”或“中原”或 “中原大地“或”中国“。
(2)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敢于和盛大的曹操、刘备抗衡,连一代之雄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
(3)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若只答“借古讽今“不得分);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题齐安城楼
杜牧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1)请说说你对第二句中“寒”的理解。
答:
(2)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
答:
(1) “寒”既写出水中汀州在黯淡无光的夕阳照射下的清冷场景,也暗示诗人凄凉的心境
(2) “七十五”以较大的数目写出诗人家乡的遥远,从而更加突出诗人因思乡而产生的惆怅(或落寞、失落、怅惘)之情
山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1)发挥想象,描绘“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所呈现的画面。
答:
(2)有关雨的诗很多,而这首诗写雨比较独特,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
(1)整个夜里,林子里充满静谧,墨蓝的苍穹中闪烁着疏朗的星光,烘托出异常皎洁光亮的月华。天气晴和,不见一丝云彩,也听不到半点雷声。
(2)示例1:这首诗独特在于诗人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或烘托、虚写、联想想象),通过写见到“溪流急”,来表现他山之雨的急和猛。示例2:写山雨,而在前三句却不着一个“雨”字,只在最后一句点出“他山落雨来”,构思精巧,出人意料。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C
清平乐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前人在评价“连云松竹”时说“景中寓情”,说说词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
(2)下片写儿童偷梨枣的情景,“莫遣”和“闲看”表现词人对此怎样的态度?反映词人怎样的心态?
答:
(1)抒发对眼前景色的赞赏之情,蕴含一种满足之感
(2)反映词人对偷梨枣儿童保护、欣赏的态度,表现出词人恬淡、闲适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