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初次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远至楚地的荆门。 B: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 C: 颈联描写近景,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幅是水中映月图。 D: 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题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 ,尾联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

答:

(1)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思乡  

(2)“随”字化静为动(或“以静写动”),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

阅读《浣溪沙》,回答后面的题目。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说说画线的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

答: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飞花”比作“梦”,把“丝雨”比作“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飞花轻盈、细雨蒙蒙的特点,新奇传神。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的题目。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

(2)“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

(1)写这首词寄给挚友陈同甫,以共勉   

(2)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

答:

(2)这首小令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1)萧瑟(萧索)、荒凉

(2)孤寂愁苦,思念家乡。

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以下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题目中“酬乐天”是什么意思?

答:

(2)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A.首联,诗人回顾了自己不幸的遭遇,心情酸楚而愤懑。

B.颔联用“烂柯人”之典表达了对被贬被害朋友的怀念。

C.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沉舟、病树”呼应了首联。

D.“长精种”即振作精神,写出了诗人的乐观、豁达。

(1)以诗赠答(酬答)白居易    (2)B(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写诗人自己轻车简从,要到西北边塞的居延慰问将士。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中,诗人把自己比作“征蓬”“归雁”,充分表达了这次出使边塞时愉悦和舒畅的心情。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刻画了雄辉壮美的塞外风光,体现了苏轼对王维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都护在燕然”中的“燕然”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的“燕然”,同指燕然山,东汉窦宪曾在此刻石记功。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 ”终。 ” 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用诗中的原句作答)

(2)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①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
②赏析:

(1)绿杨阴里白沙堤、最爱湖东行不足
(2)①争、啄;②运用拟人 的修辞手法。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阅读下列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惜分飞 富阳僧舍代作别语

毛滂 (宋)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注释】毛滂:浙江衢州人。这首词是毛滂辞别病中妻子,赴任途中所作。
(1)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有“我寄愁心与明月”,如果用此句替代这首词中的“断魂分付潮回去”,是否合适?请根据词的内容作出分析。
附李白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答:

不合适。“断魂分付潮回去”的感情更深切,“断魂”一词表达了对妻子的担忧与牵挂,有生离之痛,而“我寄愁心与明月”更多的只是对友人的同情与思念;“潮”让人联想到词人思念如潮,显得凄凉悲切,而“明月”含有诗人对团圆的美好期盼,与“断雨残云”的意境不符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列题目。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释】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
感而作。①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 “佯狂”“飘零”等表现李白的疏狂自放、怀才不遇;“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他的才华横溢。
(2)抒发对好友李白的挂念;对李白才情的赞赏;对李白怀才不遇的境况的同情;同时也抒写自己与李白同样遭遇的感慨。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