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湖北黄冈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题目。
闻洮西捷报①(苏轼)
汉家将军一丈佛②,诏赐天池八尺龙③。露布④朝驰玉关⑤塞,捷书夜到甘泉宫⑥。似闻指挥筑上郡⑦,已觉谈笑无西戎⑧。放臣⑨不见天颜⑩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注释】①指元丰四年种谔(北宋将领)指挥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故称洮西。②是说将士身材像fó xiàng 一样高大。③天子的马曰龙,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龙。④指征讨西夏的檄文。⑤此处指边塞。⑥指宋朝廷。⑦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⑧古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⑨苏轼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⑩帝王的容颜。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以“一丈佛”“八尺龙”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
B.颔联中“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
C.颈联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豪放之风。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却宛若在前线一样,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与御敌英姿。
D.尾联寓情于景,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自神伤。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D
(2)不计较个人得失,渴望国家强盛,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主义情感。
(2015届河北中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题目。
望 岳 春 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 的景象。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 的景象。
(2)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此句写出了离乱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吟哦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予以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1)(1)泰山神奇秀丽、高大雄伟(2)国都残破,乱草丛生。
(2)B
(2015届海南中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中的“ ”字和“ ”字生动有趣地写出了早春给自然界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2)诗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争 啄
(2)诗中的初平之水、早莺、新燕、浅草等景物体现了早謇的特点。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他对早春的喜爱之情(或喜悦之情、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的感情。
(2015届贵州安顺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题目。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人名)。
(2)这首诗中划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
(3)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1)龚自珍 (有错字不给分)
(3)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环境描写烘托“离愁”(或将离愁寄托于景)。(意思对即可)
(4)示例: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或充满了奉献精神。
(2015届广东佛山中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双调•拔不断
马致远
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绿水青山任自然,旧时王谢堂前燕,再不复海棠庭院。
(1)说说你对曲中“堂前燕”的理解
(2)本曲“龙楼凤阁”与“绿水青山”形成鲜明对比,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1)曲中的“堂前燕”引自刘禹锡的《乌衣巷》诗句,此处是作者自比(或自况)。原来寄居“龙楼凤阁”之下,飞翔在“海棠庭院”之中,现在,要“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发誓“再不复海棠庭院”,宣告他以隐退的方式与官场做彻底决裂
(2)“龙楼凤阁”指官场,“绿水青山”指隐居的地方。隐居生活的快意自由强烈反衬出官场生活的不自由、不得志。在强烈的对比中显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2015届广东广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谦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的是什么?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1)人有悲欢离台,月有阴睛圆缺。 (2)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以及被贬的失意之情。
(16届山东省禹城市第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这首小诗的一二句描写了哪两种景致?
2.这首小诗的最后一句可谓神来之笔,尤其是“疑”字,用得极妙,请简析该字的表达效果
1.雨前花蕊初现、雨后花落春残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致。
2.“疑”是“怀疑”之意,诗人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而产生奇妙的联想: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疑”字极有分寸地表达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惜春之情
(16届山东省乐陵市实验中学九年级9月份月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寒 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旧时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人们把这一天叫做寒食节。
1.体现诗歌主旨的中心字是哪一个?
2.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 “以乐景衬哀景”是古诗常用的表达技法,请作简要赏析。
1.悲
2.悲叹身世,体现诗人贫居他乡的凄楚之感。
3.第一句“二月江南花满枝”描绘江南二月繁花竞丽的美好景象,对第二句“他乡寒食远堪悲”形成反衬,鲜明写出诗人寒食节远在他乡悲苦孤寂之状,以乐衬哀,凸现“堪悲”之情。
(16届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四校九年级10月联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文中表达自己和征夫想家却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群山连绵,炊烟枭枭,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异常荒凉。
(16届湖北省利川市文斗乡长顺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项,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1.“莲花的开落”是个变化着的意向,请你谈谈它在诗中的几层意思。
2.“美丽的错误”是全诗最让人激赏的字眼,你能说说诗人把两个相互矛盾的词组合在一起的好处?
1.暗示我与他分别的时间之长,她的容颜在等待中憔悴
2.与她越来越接近是美丽的,不能相见时错误,我并不是她所等待的人,这本身是错误,但是她所盼望的是美好的,所以是美丽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