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浩初上人:潭州人,从临贺到柳州会见作者。“上人”,对和尚的尊称。
1. 联系全诗,分析第二句中“割”字的作用。
2.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割”字照应上句“剑芒”的比喻,进一步写出作者愁苦之深。
(诗人从肠断这一意念出发,于是耸峙在四周围的崇山峻岭,着眼点就在于它的巉削陡峭,在于它的“尖”,从而使群山的形象,转化为无数利剑的锋芒,这“愁肠”仿佛就是被它们割断似的。答出照应剑芒可以,到处作者的忧愁可以
2、思乡之愁
阅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2、请你说说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1、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春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2、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诗词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题目中的乐天指的是____。
2.对这首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首联续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与朋友一来一往之间显示出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颔联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之长,又表现了对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惆怅的心情,含义十分丰富。
颔联以“沉舟”“病树”自喻,固然不无惆怅,但也颇为豁达。后来赋予这句话以新的意义: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
尾联点明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姑且借酒浇愁吧。
1(1) 刘禹锡 白居易
2 D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 ,尾联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
1.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思乡
2“随”字化静为动(或“以静写动”),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
对比阅读下面两首诗
十五夜望月 王建 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1.两首诗的内容都表达了 这一共同主题。
2.《十五夜望月》末句中一“落”字传神贴切,耐人品味,同样在《寄京华亲故》的末句中一“散”字也堪称经典。请结合诗句的意思选择“落”字或“散”字中的任意一个字作赏析。
1.思乡(思念亲人)。
2“落”字(略)
“散”字运用奇特的想象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倘若自己变出千亿个身子,千亿双眼睛,就站在每个山头上眺望故乡,把浓郁的思乡、思亲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全诗的线索是 。
2. 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1、行或春行
2、示例: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生” “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2.乡愁乡思之情(“思乡之情”、“乡愁”亦可)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
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1.梅子、芭蕉、柳花
2.“闲”字,写出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
西江月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两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2.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1.从嗅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捕捉夏天景物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从中流露出词人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2. 蝉鸣、鹊啼、蛙叫、人声。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