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①回乐峰:指城东的烽火台。②受降城:因唐太宗亲临该地接受突厥部投降而闻名。
1.下列诗句运用的艺术技巧与画线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一句所表现的景象。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1B
2 诗歌前两句写了大漠在像霜一样洁白的月光的照耀之下白光一片的夜间景象。或者答“似雪”大漠“如霜”月色图。或者回答大漠月夜图。
3要点:思念家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请作简要概括本词上下片的内容。
2. 请简要分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个比喻句的妙处。
3.词的下片蕴含了作者哪几种情感?
1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
2词人把流水喻为美人流转的眼波,把山峦喻为美人蹙集的眉峰,将无情的山水化作有情,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
3惜春之情和送别之情以及对朋友的祝福之情。
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情感。
B.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
C.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入手。
D.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肃杀而悲壮的气氛。
2. 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谈谈“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它妙在何处。
3.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C
2示例①: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首句描写了城头黑云密布低垂,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的情景;次句描写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守军将士严阵以待,气氛异常紧张的情景。示例②:这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赞美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示例③:在色彩和形象上,首句与次句形成鲜明的对比,相互映衬,渲染了紧张气氛
3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或: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忠君报国的心愿)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结合诗意理解“羁旅”、“寥落”的含义?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前两联写由于战乱、饥馑,家业无存,田园荒芜,家中亲人四海漂泊。
B.尾联是想像之语,虚实结合,表达了兄弟们同时望月产生的怀乡思亲之情。
C.全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意蕴深厚,真挚动人,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D.全诗通过描写骨肉离散之苦,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3.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羁旅:漂泊他乡。寥落:稀少。
2. B
3.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兄弟离散的惨状,生动地表现了诗人与亲人分离的凄苦之情和对战乱的不满。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中画线句子描写了迷人的早春景色,请品一品其妙处。
“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秋词 刘禹锡多于 秋思 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
2、两首诗相比较,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1.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乐观豁达、昂扬向上的心境;马致远的《秋思》是悲秋,表达的是失意、凄苦、思乡、感伤的心境。
2、可以从写法、语言、主旨、情感等方面选择一点或多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诗歌描绘了边塞的奇丽雪景,请说说“奇”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 (1)北风扫荡、草木摧折、八月飞雪
(2)表现诗人对西域边塞雄奇景色的赞叹,并抒发了朋友归京,雪地相送,依依惜别之情。
2.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古诗文阅读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词的上片写景,以“异”字统领以下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孤城,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2)词的下片抒情,“ ”一句诗就强烈抒发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1.雁去 边声 长烟 落日
2.将军白发征发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1.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1.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